作文>习题与答案>补充习题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16猫补充习题答案

2020-05-28 13:26


【研习文本】 
一、整体把握 
1.第一只:“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暗示了它“死亡”的必然之势。 第二只:“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跑到街 上,在那里晒太阳。”“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暗示 了它的亡失。 
2.是出于对弱小生命的关爱。 
3.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养猫固然快乐,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 难受,于是才有了很久不想养猫的想法。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 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 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及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所以才有了永不养 猫的想法。 (本答案来自普学网  puXuewang.com)
4.要平等地对待生命。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很多与其他小生命共同相处 的时候,我们要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关爱它们。在遇到问题时,首先应当冷静 下来,根据事实做判断,不要主观臆断,妄下断语,更不能依据自己的好恶盲目行事, 心存偏见,以致伤害无辜。 

二、片段研读 
1.我冤枉第三只猫吃了芙蓉鸟,留下了深深的悔恨。 
2.不能。表示猜测,因为判定猫吃了鸟只是我的主观臆断。这为下文冤枉猫做 铺垫。我武断地冤枉了第三只猫,使之含冤死去。 
3.用强烈的语气来表现“我”的悔恨和自责之情。 
4.因为“我”冤苦了这只不能辩诉的动物,内心充满了内疚和自责。 

【拓展阅读】 
1.①“黄绿的眼”形容柳条上绽出的淡黄色的嫩芽。
②“融融洽洽”形容和睦快乐 的样子。 
2.这句话运用拟人手法,从柳枝的质地、色彩、情态入手,突出了初春柳树嫩、鲜、 亮、柔的特点。 
3.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家乡的小燕子,表现对家乡小燕子的喜爱,从而寄托对家 乡的思念之情。 
4.这样写是更好地为了燕子的出场提供绝美的背景,在这种背景的映衬下更能 展现出它们的美丽可爱,这样既能丰富文章的内容,又更好凸显了其形象,更有利于 表情达意。 

【文化传承】
1.B(厌:饱食)
2.示例:
(1)环境过分安逸,人的斗志就会被消磨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如果孩子受溺爱,就无法成才。 参考译文: 有人十分讨厌老鼠,耗尽家产讨得一只好猫。用大鱼大肉去喂猫,用棉垫毛毯给猫睡。猫过着很安逸的生活,都不去捕鼠了,甚至与老鼠一块玩乐,老鼠因此更加凶暴。这人十分生气,于是再也不在家里养猫了,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好猫。

#相关文章

人教版部编本13植树的牧羊人补充习题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12纪念白求恩补充习题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11《论语》十二章补充习题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10再塑生命的人补充习题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补充习题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8《世说新语》二则补充习题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7散文诗二首补充习题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6散步补充习题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5秋天的怀念补充习题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1春补充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