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读音为fěn,意思是细末儿:~末。~剂。~尘。米~。花~。药~。漂白~。特指化装用的粉末:香~。~墨登场。~黛。扑~。~霜。用涂料抹刷:~刷。~饰。使破碎,成为粉末:~碎。~身碎骨。白色的或带粉末的:~墙。~蝶。~连纸。~笔。用豆粉或别的粉做成的食品:~丝。凉~。~皮。~芡(qiàn)。米~肉。浅红色:~色。~花。看看“粉”字怎么组词 >>

部 首
部外笔画
4
总笔画
结 构
左右结构
统一码
五 笔
OWVN|OWVT
仓 颉
FDCSH
郑 码
UFOY
四角号码
98927
笔顺编号
4312343453

#字典导航

#粉的读音回顶部

fěn ㄈㄣˇ

#基本释义回顶部

粉 fěn ㄈㄣˇ

1、细末儿:~末。~剂。~尘。米~。花~。药~。漂白~。

2、特指化装用的粉末:香~。~墨登场。~黛。扑~。~霜。

3、用涂料抹刷:~刷。~饰。

4、使破碎,成为粉末:~碎。~身碎骨。

5、白色的或带粉末的:~墙。~蝶。~连纸。~笔。

6、用豆粉或别的粉做成的食品:~丝。凉~。~皮。~芡(qiàn)。米~肉。

7、浅红色:~色。~花。

#外语翻译回顶部

〈英语〉powder, face powder; plaster

〈德语〉Puder, Pulver

〈法语〉poudre,fard,couleur rose

#详细释义回顶部

粉 fěn

 名

  • (会意。从米,从分,分亦声。本义:米细末。亦指谷类、豆类作物子实的细末)
    1. 同本义 [rice powder]
      1. 粉,傅面者也。——《说文》
      2. 藻火粉米。——《书·益稷》。郑注:“粉米,白米也。”
      3. 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属,无不毕备。——《世说新语·汰侈》
    2. 妆饰用的白色粉末,亦有染成红色者 [face powder]
      1.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 魏明帝疑其傅粉。——《世说新语·容止》
    3. 又如:脂粉;粉面(傅粉的脸)
      1. 泛指细末状物质 [powder]。如:粉沸(粉末飞扬腾涌);粉节(带有白粉的竹节。亦借指竹)
        1. 用米、豆类或马铃薯等淀粉制成的食品,特指粉条或粉丝 [noodles or vermicelli made from bean or sweet potato starch]
          1. 他一时慌了,弯下腰去抓那粉汤。——《儒林外史》
        2. 又如:米粉;炒粉;凉粉;粉汤(粉丝汤);粉团(食品名。用糯米制成,外裹芝麻,置油中炸熟,犹今之麻团)
          1. 绘画用的颜料 [paint]。如:粉墨(绘画用的白粉与黑墨。泛指绘画颜料);粉绘(粉缋。彩色的图画)

             动

            • 研成粉末;粉碎 [smash]
              1. 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释名》
            • 又如:粉零麻碎(极言粉碎);粉骨捐躯(谓粉碎骨,献出生命)
              1. 涂饰;粉饰 [white-wash]。如:粉拂(粉扑。敷粉时用以蘸粉拍脸);粉堞(用白垩涂刷的女墙)
                1. 奖饰,称誉 [cosmetic;praise]。如:粉饰

                   形

                  • 白色的;带白色的;粉红色的 [white;pink]
                    1. 粉粳五十斛。——《红楼梦》
                  • 又如:粉粳(呈粉红色的粳米);粉巾(白色汗巾);粉白(形容女子面容白皙、姣好;亦形容洁白);粉色(白色;亦指粉红色。常用以形容有关艳情的事件)

                     常用组词 粉笔 粉肠,粉肠儿 粉刺 粉黛 粉坊 粉末 粉墨 粉墨登场 粉嫩 粉皮 粉芡 粉墙 粉墙 粉身碎骨 粉饰 粉饰太平 粉刷 粉丝 粉碎 粉条 粉头 粉妆玉琢 更多组词

                    #国语词典回顶部

                    粉 fěn ㄈㄣˇ

                     名

                    • 擦在脸部的细末状化妆品。
                      1. 如:「脂」、「香」。
                      2. 《说文解字·米部》:「,傅面者也。」
                      3. 《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 细末。
                      1. 如:「花」、「面」、「胡椒」、「洗衣」。
                      2. 明·张自烈《正字通·米部》:「凡物硙之如屑者皆名。」

                     动

                    • 涂抹、涂饰。
                      1. 如:「粉刷」。
                      2. 汉·扬雄《太玄经·卷五·视》:「其题䪻,雨其屋须,视无姝。」
                    • 碾碎、碎烂。
                      1. 如:「粉身碎骨」。
                      2. 《新五代史·卷七四·四夷附录》:「乃发其墓,其骨而飏之。」

                     形

                    • 白色的。
                      1. 如:「粉蝶儿」。
                      2. 《儒林外史·第六回》:「头戴纱帽,身穿圆领补服,脚下粉底皂靴。」
                    • 北平方言。指猥亵的、淫秽的。
                      1. 如:「曲」、「戏」。

                    #康熙字典回顶部

                    【廣韻】方吻切【集韻】【韻會】【正韻】府吻切,𠀤分上聲。【篇海】米粉。【釋名】分也。硏米使分散也。【周禮·天官】修籩之實,糗餌粉餈。【註】豆屑也。

                    又【說文】傅面者也。【韻會】古傅面亦用米粉。

                    又染之爲紅粉,後乃燒鉛爲粉。【博物志】燒鉛成胡粉。【釋名】胡粉,胡餬也,脂和以塗面也。

                    又【正韻】設采潤色謂之粉澤。

                    又煆石爲白灰,塗牆壁曰粉。【白居易詩】文昌新入有光輝,紫界金牆白粉闈。【註】尙書省皆以粉圖壁,畫古賢列士,曰畫省,亦曰粉省。

                    又【事文類聚】海粉母如墨魚形,大三四寸,冬畜家中,春種海濵田內,色綠如荷包,海粉卽所溲也。或曰插竹枝田中,母緣枝吐出成粉。

                    又【正字通】凡物磑之如屑者,皆爲粉。粉通稱,非獨米也。

                    又竹名。【閩部疏】粉竹舂絲,爲佳紙料者,美于江南之白苧。

                    又地名。【水經】堵水出自上粉縣。【注】孟達爲太守,治房陵,故縣有粉水,縣居其上,故曰上粉。取此水漬粉,皓耀鮮潔,縣水皆取名焉。

                    又【集韻】方問切,音奮。傳也。飾也。【字彙補】粉,白飾也,从上聲。所以傳物曰粉,从去聲。《字彙》皆作府刎切,非。

                    #说文解字回顶部

                    傅面者也。从米分聲。方吻切

                    (粉)所以傅面者也。所㠯字舊奪。今補。小徐曰。古傅面亦用米粉。故齊民要術有傅面粉英。按據賈氏說。粉英僅堪妝摩身體耳。傅人面者固胡粉也。許所云傅面者、凡外曰面。周禮傅於餌餈之上者是也。引伸爲凡細末之偁。从米。分聲。方?切。十三部。

                    #古文释义回顶部

                    读音fěn
                    <名>细末,特指化妆用的粉末。《林黛玉进贾府》:“越显得面如傅粉。”
                    <名>用谷物粉末制成的食品。武汉臣《老生儿》:“宰下羊,漏下粉,蒸下馒头。”
                    ③动<动>涂饰;粉饰。王之道《浣溪沙.赋春雪追和东坡韵四首》:“松毛粉白老翁须。”
                    <动>碾碎;砸碎。于谦《石头吟》:“粉身碎骨浑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