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读音为yuán,意思是最初的,开始的:~本。~告。~稿。~籍。~理。~料。~色。~始。~著。本来:~样。~型。~址。~主。谅解,宽容:~宥。~谅。宽广平坦的地方:~野。平~。同“塬”。看看“原”字怎么组词 >>

部 首
部外笔画
8
总笔画
结 构
半包围结构
统一码
五 笔
DRII
仓 颉
MHAF
郑 码
GGNK
四角号码
71296
笔顺编号
1332511234

#字典导航

#原的读音回顶部

yuán ㄩㄢˊ

#基本释义回顶部

原 yuán ㄩㄢˊ

1、最初的,开始的:~本。~告。~稿。~籍。~理。~料。~色。~始。~著。

2、本来:~样。~型。~址。~主。

3、谅解,宽容:~宥。~谅。

4、宽广平坦的地方:~野。平~。

5、同“塬”。

#外语翻译回顶部

〈英语〉source, origin, beginning

〈德语〉ursprünglich (Adj)​,eigentlich (Adv)

〈法语〉primitif,originel,initial,pardonner,excuser,plaine,brut,original,(nom de famille)​

#详细释义回顶部

原 yuán

 名

  • (会意。小篆字形。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从厂( hǎn),象山崖石穴形。从泉。本义:水源,源泉)
    1. “源”的古字。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fountainhead;source of a river]
      1. 原,水泉本也。——《说文》。俗字作“源”。
      2. 原泉混混。——《孟子》
      3. 原流、泉浡。——《淮南子·原道》
      4. 犹塞川原为潢洿也。——《汉书·食货志》
      5. 有本有原。——唐· 韩愈《原毁》
    2. 又如:原泉(源泉);原流(源流)
      1. 起源;根本;根由 [origin;cause;source]
        1. 必达于礼乐之原。——《礼记·孔子闲居》。注:“犹本也。”
        2. 原小则鲜。——《史记·货殖列传》。
        1. 衣食之原。
        1. 原大则饶。
      2. 又如:原故(原因);原凶(凶杀案的主犯);原曲(原委和底细)
        1. 原野 [open country]
          1. 广平曰原。——《尔雅》
          2. 拘诸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3. 川原无际。——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4. 南望原隰。——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原燎(原野上大火延烧);原色(原野的景色);原陵(平原与丘陵)

           形

          • 原来 [original;former;primary]
            1. 原不过此数。——清· 洪亮吉《治平篇》
          • 如:原道(原来说;原来);原起(原来;起初);原自(本来;原来);原身(原来的身形);原心(本心,本意);原价(原来的价格);原额(原来规定的数额)
            1. 本来 [true]
              1. 若果为原版所有。——《书林清话》
            2. 又如:原底子(本来;从前);原说(本来说);原形毕露(本来面貌)
              1. 最初的 [initial]。如:原脚子(原本);原解(捉拿犯人归案的差役);原供(最初的供词)
                1. 未加工的 [raw;unprocessed]。如:原油;原粮

                   动

                  • 推究 [examine]
                    1. 原心定罪。——《汉书·薛宣传》。注:“谓寻其本也。”
                    2. 原其理,当是为谷大水冲激……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原庄宗。—— 宋· 欧阳修《伶官传》
                  • 又如:原情(推究本情);原察(推究考察);原君;原毁
                    1. 宽恕 [excuse;pardon]
                      1. 因任己明而原省次之。——《庄子·天道》
                    2. 又如:原宥(原谅宽恕);原刑(恕罪);原省(宽恕并免除其罪);原降(原宥而减罪);原赦(宽恕赦免)
                      1. 赦免 [remit]。如:原洗(赦免洗雪);原恕(赦免);原遣(赦免释放)

                         常用组词 原案 原版 原本 原本 原材料 原虫 原地 原点 原动力 原封 原封不动 原稿 原告 原隔 原沟 原故 原核 原籍 原件 原浆 原旧 原来 原来 原来 原理 原粮 原谅 原料 原毛 原貌 原煤 原棉 原名 原木 原配 原圃 原人 原色 原审 原始 原诉 原田 原头 原图 原委 原文 原物 原隰 原先 原线圈 原形 原形毕露 原型 原盐 原样 原野 原意 原因 原由 原油 原宥 原原本本 原早 原则 原汁 原职 原址 原主 原著 原子 原子笔 原子弹 原子反应堆 原子核 原子能 原子能发电站 原罪 原作 更多组词

                        #国语词典回顶部

                        原 yuán ㄩㄢˊ

                         动

                        • 本于、发生于。
                          1. 《庄子·天下》:「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于一。」
                          2. 《礼记·王制》:「凡听五刑之讼,必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
                        • 推究根源。
                          1. 《易经·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
                          2.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四·杂志一》:「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其理。」
                        • 宽恕、谅解。
                          1. 如:「原谅」、「情有可」。
                          2. 《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范冉传》:「冉首自劾退,诏书特不理罪。」

                         名

                        • 根本。
                          1. 《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万物不同,而用之于人异也,此治乱存亡死生之。」
                          2. 汉·王符《潜夫论·务本》:「游业末事以收民利,此贫邦之也。」
                        • 广大而平坦的地方。
                          1. 如:「平」、「高」。
                          2. 《书经·盘庚上》:「若火之燎于,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3. 唐·白居易〈赋得古草送别〉诗:「离离上草,一岁一枯荣。」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壤。

                           形

                          • 最初的、本来的。
                            1. 如:「原文」、「原著」、「原油」、「物归原主」。
                          • 再。
                            1. 《淮南子·泰族》:「蚕一岁再收,非不利也,然而王法禁之者,为其残桑也。」
                            2. 《资治通鉴·卷二七一·后梁纪六·均王贞明六年》:「闰月、庚申朔,蜀主作高祖原庙于万里桥。」

                           副

                          • 本来。
                            1. 唐·薛能〈赠隐者〉诗:「甘贫原是道,苦学不为名。」
                            2. 《红楼梦·第四二回》:「贾母没有大病,不过是劳乏了,兼著了些凉。」

                          原 yuàn ㄩㄢˋ

                           形

                          • 忠厚、拘谨。
                            1. 《论语·阳货》:「乡,德之贼也。」

                          #康熙字典回顶部

                          〔古文〕𠪥𨘡𠪰【唐韻】【集韻】【韻會】𠀤愚袁切,音元。【說文】高平曰原,人所登。【爾雅·釋地】大野曰平,廣平曰原。【周禮·地官·大司徒】辨其山林澤墳衍原隰之名物。【禮·月令】孟夏,令野虞出行田原,爲天子勞農。

                          又【前漢·食貨志】農漁商賈四者,衣食之原。【董仲舒傳】道之大,原出於天。【司馬相如傳】爾陿游原。【註】孟康曰:原,本也。

                          又【爾雅·釋言】原,再也。【疏】重再也。【易·比卦】原筮元永貞。【朱傳】必再筮,自審有元善長永正固之德。【禮·文王世子】命膳宰曰:末有原。【註】末,勿也。謂所食之餘,不可再進也。【前漢·禮樂志】以沛宮爲原廟。【註】師古曰:原,重也。言已立正廟,更重立也。

                          又【韻會】推原也。【易·繫辭】原始要終。【前漢·薛宣傳】原心定罪。【註】師古曰:原,謂尋其本也。【管子·戒篇】春出,原農事之不本者,謂之遊。【註】原,察也。

                          又宥罪曰原。【晉書·潘岳傳】會詔原之。

                          又通作源。【前漢·食貨志】猶塞川原爲潢洿也。【註】師古曰:原,謂水泉之本也。

                          又姓。【廣韻】孔子弟子有原憲。【前漢·趙廣漢傳】潁川大姓原褚。【註】原褚,二姓也。

                          又州名。【韻會】漢高平縣,魏爲鎮州,又攺原州。

                          又【韻補】叶虞雲切。【史記·敘傳】懷王客死,蘭咎屈原。好諛信讒,楚幷于秦。

                          #说文解字回顶部

                          始也。从一从兀。愚袁切〖注〗徐鍇曰:“元者,善之長也,故从一。”

                          (元)始也。見爾雅釋詁。九家易曰。元者、氣之始也。从一。兀聲。徐氏鍇云。不當有聲字。以髡从兀聲、䡇从元聲例之。徐說非。古音元兀相爲平入也。凡言从某某聲者。謂於六書爲形聲也。凡文字有義有形有音。爾雅已下、義書也。聲類已下、音書也。說文、形書也。凡篆一字、先訓其義。若始也、顚也是。次釋其形。若从某、某聲是。次釋其音。若某聲及讀若某是。合三者以完一篆。故曰形書也。愚袁切。古音第十四部。

                          #古文释义回顶部

                          读音yuán
                          <名>水源。
                          根源;本源。《货殖列传序》:“此四者,民所认食之原也。”后来写作“源”。
                          <动>推究;推求原因;探究。《伶官传序》:“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可以知之矣。”
                          <名>平原;原野,指战场。《殽之战》:“武夫力而拘诸原。”
                          <副>再。《灌园叟晚逢仙女》:“你可要这花原上枝头么?”
                          <动>赦免。《三国志.张鲁传》:“犯法者,三原然后乃行刑。”
                          原本书的初刻本。事物之所由起。追溯事物之由来。
                          原人谨慎老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