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读音为xiǎng,意思是见“响”。

部 首
部外笔画
11
总笔画
结 构
上下结构
统一码
五 笔
XTYJ
仓 颉
VLYTA
郑 码
ZZSK
四角号码
27601
笔顺编号
55345115452414312511

#字典导航

#響的读音回顶部

xiǎng ㄒㄧㄤˇ

#基本释义回顶部

響 xiǎng ㄒㄧㄤˇ

1、见“响”。

#外语翻译回顶部

〈英语〉make sound, make noise; sound

〈德语〉ertönen; Echo, Geräusch; laut

〈法语〉sonner,retentir,bruit,bruyant,sonore

#国语词典回顶部

響 xiǎng ㄒㄧㄤˇ

 名

  • 回声。
    1. 《淮南子·主术》:「天下从之,如之应声。」
    2. 唐·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诗:「客心洗流水,余入霜钟。」
  • 声音。
    1. 如:「声」、「不同凡」。
    2. 唐·骆宾王〈在狱咏蝉〉诗:「露重飞难进,风多易沉。」
  • 音讯、讯息。《三国志·卷三三·蜀书·后主禅传》「艾得书,大喜,即报书」句下裴松之注引《蜀记》:「衔命来征,思闻嘉。」
    1. 量词。计算发声的单位。
      1. 如:「钟敲了几?」、「外国元首来访,鸣放礼炮二十一。」

     动

    • 发出声音。
      1. 如:「不声不」。
      2. 《文选·陆机·赴洛道中作诗》:「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
      3. 南朝梁·吴均〈与顾章书〉:「蝉吟鹤唳,水猿啼。」

     形

    • 能发出声音的。
      1. 如:「响箭」、「响板」。
    • 声音宏亮。
      1. 如:「鞭炮放得真。」、「他口哨吹得很。」
    • 有名、名气大的。
      1. 如:「名字很」、「响当当的人物。」
    • 有影响力的。
      1. 如:「他话说得很。」

    #康熙字典回顶部

    〔古文〕𡪥𡪆【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許兩切,音享。【說文】聲也。从音鄕聲。【註】徐鍇曰:聲之外曰響。響猶怳也,怳怳然浮也。實而精者曰聲,朴而浮者曰響。響之附聲,如影之著形。【玉篇】應聲也。【書·大禹謨】惟影響。

    又方響,樂器。【杜陽雜編】太和九年,宮人沈阿翹進白玉方響。 【集韻】或作㗽。【韻會】又作鄕。通作嚮饗。

    #说文解字回顶部

    聲也。从音鄉聲。許兩切〖注〗𡪥、𡪆,古文響。

    (響)聲也。渾言之也。天文志曰。鄉之應聲。析言之也。鄉者假借字。按玉篇曰。響、應聲也。从音。鄉聲。許㒳切。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