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读音为biān,意思是驱使牲畜的用具,柔软像绳子:~杆。~长莫及。用鞭子抽打:~打。~扑。~责。~策。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一种古代兵器,铁制有节,无锋刃:钢~。竹节~。编连成串的爆竹:~炮。小~。看看“鞭”字怎么组词 >>

部 首
部外笔画
9
总笔画
结 构
左右结构
统一码
五 笔
AFWQ|AFWR
仓 颉
TJOMK
郑 码
EEKO
四角号码
41546
笔顺编号
122125112321251134

#字典导航

#鞭的读音回顶部

biān ㄅㄧㄢ

#基本释义回顶部

鞭 biān ㄅㄧㄢˉ

1、驱使牲畜的用具,柔软像绳子:~杆。~长莫及。

2、用鞭子抽打:~打。~扑。~责。~策。

3、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

4、一种古代兵器,铁制有节,无锋刃:钢~。竹节~。

5、编连成串的爆竹:~炮。小~。

#外语翻译回顶部

〈英语〉whip; whip; string of firecrackers

〈德语〉Peitsche

〈法语〉fouet (arme)​,cravache,flageller,fouetter,fustiger,baguette de chef d'orchestre

#详细释义回顶部

鞭 biān

 名

  • (形声。从革,便声。本义:皮制的马鞭)
    1. 同本义 [leather-thonged whip] 泛指鞭子
      1. 鞭,驱也。——《说文》
      2. 其左执鞭弭。——《国语·晋语》
      3. 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左传·宣公十五年》
      4. 北市买长鞭。——《乐府诗集·木兰诗》
      5. 骏马不劳鞭。——唐· 李白《赠友人》
    2. 又如:鞭影(马鞭的影子。后以比喻警戒策勉);鞭镫(马鞭与马镫);鞭弭(马鞭和弓)
      1. 竹根 [root of bamboo]
        1. 新鞭暗入庭,初长两三茎。——张蠙《新竹》
      2. 又如:鞭笋(植物名。指竹子的根茎生长于地下);鞭茁(初生的鞭笋)
        1. 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 [pointer]。如:教鞭
          1. 古代一种兵器 [a kind of weapon]。如:三棱鞭;钢鞭;九节鞭

             动

            • 打马。泛指鞭打 [whip]
              1. 使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 又如:鞭牛(鞭打春牛以示迎春);鞭石(用鞭击石);鞭草(以鞭击草);鞭楚(用黄荆木条鞭打人)
              1. 古刑名。鞭笞罪人的刑罚 [lash]
                1. 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曰。——《史记·伍子胥列传》
              2. 又如:鞭尸(以鞭抽打尸体。指严厉责罚已死的罪人);鞭墓(即鞭尸);鞭刑(古时用鞭子抽打犯人的刑法)

                 常用组词 鞭策 鞭长莫及 鞭笞 鞭春 鞭打 鞭打快牛 鞭痕 鞭炮 鞭辟入里 鞭挞 鞭责 鞭子 更多组词

                #国语词典回顶部

                鞭 biān ㄅㄧㄢ

                 动

                • 以鞭子抽打。
                  1. 如:「鞭打」、「鞭尸」。
                  2. 《说文解字·革部》:「,殴也。」
                  3. 《浮生六记·卷二·闲情记趣》:「神定,捉虾蟆,数十,驱之别院。」

                 名

                • 一种皮制的长软器具,用来驱使牲口或打人。
                  1. 如:「马」、「皮」、「鞭长莫及」。
                • 一种古代的兵器。以铁打造,有节,无刀刃。
                  1. 如:「钢」、「竹节」、「三棱」。
                • 成串的爆竹。
                  1. 如:「鞭炮」。
                  2. 《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两挂千头百子旺,放得震地价响。」
                • 指长条形类似鞭子的物品。
                  1. 如:「教」。
                • 俗称雄性动物的生殖器官。
                  1. 如:「牛」、「鹿」。
                  2.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折》:「今宵洞房花烛夜,试看状元一条。」

                #康熙字典回顶部

                〔古文〕𠓠【唐韻】【集韻】【韻會】𠀤𤰞連切,音編。【說文】本作𩌻。驅也。【玉篇】笞也。馬箠也。【書·舜典】鞭作官𠛬。【傳】以鞭爲治官之𠛬。【左傳·僖二十三年】左執鞭弭,右屬櫜鞬。【禮·曲禮】乗路馬,必朝服載鞭策,不敢授綏。【周禮·地官·司市】凡市入,則胥執鞭度守門。【史記·三皇紀】以赤鞭鞭草木。

                #说文解字回顶部

                驅也。从革𠊳聲。𠓠,古文𩌻。卑連切

                (鞭)毆也。毆各本作驅。淺人改也。今正。毆上仍當有所以二字。尙書。鞭作官㓝。周禮條狼氏。掌執鞭而趨辟。凡誓、執鞭以趨於前。且命之。司市。凡市入則胥執鞭度守門。左傳。誅屨於徒人費。弗得。鞭之見血。又公怒。鞭師曹三百。皆謂鞭所以毆人之物。以之毆人亦曰鞭。經典之鞭皆施於人。不謂施於馬。曲禮。乗路馬。載鞭策。左傳。左執鞭弭。馬不出者。助之鞭之。皆是假借施人之用爲施馬之偁。非若今人竟謂以杖馬之物杖人也。葢馬箠曰策。所以擊馬曰箠。以箠擊馬曰敇。本皆有正名。不曰鞭也。擊馬之箠用竹。毆人之鞭用革。故其字亦從竹、從革不同。自唐以下毆變爲?。與驅同音。謂鞭爲捶馬之物。因改此毆爲驅。不知絕非字義。毆、捶擊物也。驅、馬馳也。从革。𠊳聲。卑連切。十四部。

                (𠓥)古文鞭。從亼攴。

                #古文释义回顶部

                读音biān
                <动>打马;驱赶马。《左传.哀公二十七年》:“马不出者,助之鞭之。”
                <名>马鞭。《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名>古刑名,古代官刑之一。《国语.鲁语上》:“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
                <名>竹根。张公宾《新竹》:“新鞭暗入庭,初昃两三茎。”
                <名>古兵器名,有竹制、铁制两种。《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操鞭使人,则役万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