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读音为xiāng,意思是见“乡”。看看“鄉”字怎么组词 >>

部 首
部外笔画
9
总笔画
结 构
左右结构
统一码
五 笔
XTYB
仓 颉
VHIIL
郑 码
ZZXY
四角号码
27227
笔顺编号
55345115452

#字典导航

#鄉的读音回顶部

xiāng ㄒㄧㄤ

#基本释义回顶部

鄉 xiāng ㄒㄧㄤˉ

1、见“乡”。

#外语翻译回顶部

〈英语〉country; rural; village

〈德语〉Bürgerschaft, Gemeinde (S)​,Dorf, Heimat, Geburtsort (S)

〈法语〉village,campagne,canton (division administrative)​,village natal

#国语词典回顶部

鄉 xiāng ㄒㄧㄤ

 名

  • 地方政府的行政区域名称。在县之下,村之上。
    1. 如:「乡镇」、「龟山」、「芦竹」。
  • 城镇以外耕地较多,人口较不稠密的地区。
    1. 如:「乡村」、「穷乡僻壤」。
  • 泛指地区、处所。
    1. 汉·曹操〈却东西门行〉:「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
    2. 唐·陈子昂〈麈尾赋〉:「始居幽山之薮,食乎丰草之。」
  • 祖籍、出生地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
    1. 如:「家」。
    2. 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
  • 称来自同省县的人。
    1. 如:「同」、「老」。
  • 某种境界或状态。
    1. 如:「醉」、「梦」、「温柔」。

 形

  • 同一乡里的。
    1. 如:「乡亲」、「兄」。
  • 所有的或所出产的。
    1. 如:「产」、「乡味」。
    2. 唐·贺知章〈回偶书〉诗二首之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鄉 xiàng ㄒㄧㄤˋ

 名

  • 从前、往日。
    1. 《荀子·正论》:「天下厌然,与无以异也。」
  • 方位、方向。
    1. 《韩非子·内储说上》:「夫矢来有,则积铁以备一。」

 动

  • 朝向、面向。
    1.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伯素服郊次,师而哭。」
    2. 《汉书·卷四○·张良传》:「雒阳东有成皋,西有殽黾,背河雒,其固亦足恃。」
  • 趋向、倾向。
    1. 《汉书·卷一○·成帝纪》:「民弥惰怠,本者少,趋末者众,将何以矫之?」

 副

  • 昔日、以前。
    1. 《论语·颜渊》:「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康熙字典回顶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許亮切,音蠁。【說文】北出牖也。从宀从口。【註】牖所以通人气,故从口。【玉篇】窻也。【詩·豳風】塞向墐戸。【傳】北出牖也。【疏】士虞禮註云:嚮、牖一名也。北爲寒之備,不塞南窻,故云北出牖也。【廣韻】嚮與向通用。【集韻】亦作𤖽。【正韻】亦作鄕。【禮·明堂位】刮楹達鄕。◎按明堂位註,鄕謂夾戸窻也。每室八窻,爲四達,則凡牖皆名鄕,不獨北出牖矣。

又【廣韻】對也。【戰國策】西向事秦。【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嘆。

又或作嚮。【易·說卦】嚮明而治。 亦作鄕。【禮·明堂位】南鄕而立。

又【集韻】趣也。

又【韻會】救也。

又昔也。【莊子·寓言篇】若向也俯,而今也仰。 亦通作鄕。【論語】鄕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式亮切,音餉。【廣韻】姓也。【左傳·成五年】諸侯謀復會宋公,使向爲人辭以子靈之難。【釋文】向,舒亮反。

又【玉篇】地名。【詩·小雅】皇父孔聖,作都于向。【註】向在東都畿內,今孟州河陽縣。【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向。【註】軹縣西有地,名向上。【襄十一年】諸侯會于北林師于向。【註】在𩒛川長社縣東北。【後漢·郡國志】𩒛川郡有向鄕。

又【集韻】國名。【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註】向,小國也,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史記·褚少孫補三皇紀】怡向申莒,皆姜姓之後,漢爲縣。【前漢·地理志】沛郡向縣。【註】向,故國,姜姓,炎帝後。

又【集韻】【正韻】𠀤許兩切,音嚮。【集韻】人字。【左傳·襄十一年】晉侯使叔肸告于諸侯。【註】叔肸,叔向也。【釋文】向,許文反。【前漢·𠛬法志】作叔嚮,顏師古:音許兩反。

又【正韻】古文嚮字。註詳十六畫。

#说文解字回顶部

北出牖也。从宀从口。《詩》曰:“塞向墐戶。”許諒切〖注〗徐鍇曰:“牖所以通人气,故从口。”

(向)北出牖也。豳風。塞向墐戶。毛曰。向、北出牖也。按士虞禮。祝啓牖鄉。注云。鄉、牖一名。明堂位達鄉注云。鄉、牖屬。是渾言不別。毛公以在冬日可塞。故定爲北出者。引伸爲向背字。經傳皆假鄉爲之。从宀。从口。口舊作口。按㐭下曰。从口。中有戶牖。是皆从囗象形也。今正。許諒切。十部。詩曰。塞向墐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