綸读音为guān,意思是均见“纶”。

部 首
部外笔画
8
总笔画
结 构
左右结构
统一码
五 笔
XWGA
仓 颉
VFOMB
郑 码
ZOAL
四角号码
28927
笔顺编号
55444434125122

#字典导航

#綸的读音回顶部

lún ㄌㄨㄣˊ

guān ㄍㄨㄢ

#基本释义回顶部

綸 guān ㄍㄨㄢˉ

1、均见“纶”。

#外语翻译回顶部

〈英语〉green silk thread or tassel

〈德语〉klassifizieren, unterteilen ,Nähseide, entbastete Seide (S)​,Lun (Eig, Fam)

〈法语〉cordon de soie,ajuster,classer

#国语词典回顶部

綸 lún ㄌㄨㄣˊ

 名

  • 青色的丝带。
    1. 《说文解字·糸部》:「,纠青丝绶也。」
    2. 《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身无半通青之命,而窃三辰龙章之服。」
  • 钓鱼用的丝线。
    1. 战国楚·宋玉〈钓赋〉:「所谓善钓者,其竿非竹,其非丝。」
    2. 南朝陈·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诗:「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
  • 皇帝的旨意。
    1. 唐·王勃〈春思赋〉:「朝升玉署调天纪,夕憩金闺奉帝。」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直。

    綸 guān ㄍㄨㄢ

    • 参见「纶巾 」条。

      #康熙字典回顶部

      【廣韻】力迍切【集韻】【韻會】龍春切,𠀤音倫。【說文】靑絲綬也。【後漢·輿服志】百石靑紺綸,一采宛轉繆織,長丈二尺。

      又【廣韻】絲綸。【釋名】綸,倫也,作之有倫理也。【易·屯卦】君子以經綸。【疏】綸謂綱也,以織綜經緯。【禮·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疏】綸麤於絲。【後漢·章帝紀】吹綸絮。【註】綸似絮而細。

      又【易·繫辭】故能彌綸天地之道。【釋文】京房云:綸,知也。王肅云:綸,纏裹也。荀云:綸,迹也。

      又【詩·小雅】之子于釣,言綸之繩。【傳】綸,釣繳也。

      又【莊子·齊物篇】而其子又以文之綸終。【音義】綸,琴瑟絃也。

      又草名。【爾雅·釋草】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博物志】綸似宛轉繩。

      又姓。【魏志】孫文懿臣綸直。

      又地名。【左傳·哀元年】虞思於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註】綸,虞邑。

      又【集韻】盧昆切,音論。義同。

      又【廣韻】古頑切【集韻】姑頑切,𠀤音鰥。靑絲綬。【北堂書鈔】晉紀云:王敦欲伐甘卓,遣使送白綸巾與卓,卓不取。

      又謝萬著白綸巾。【正字通】綸巾,巾名。世傳孔明軍中嘗服之。俗作𥿑。

      又【韻補】叶閭員切。【道藏·元始歌】黃庭戊巳無流源,徹通五藏十二綸。

      #说文解字回顶部

      靑絲綬也。从糸侖聲。古還切

      (綸)糾靑絲綬也。各本無糾字。今依西都賦李注、急就篇顏注補。糾、三合繩也。糾靑絲成綬、是爲綸。郭璞賦云。靑綸競糾。正用此語。緇衣注曰。綸、今有秩、嗇夫所佩也。釋艸。綸似綸。郭曰。今有秩、嗇夫所帶糾靑絲綸。法言。五㒳之綸。李軌云。綸、糾靑絲綬也。今本法言改糾爲如。不可通矣。攷輿服志。乘輿黃赤綬。諸侯王赤綬。諸國貴人相國皆綠綟綬。公侯將軍紫綬。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靑綬。千石、六百石黑綬。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黃綬。百石靑绀綸。一采宛轉繆織。長丈二尺。按繆卽糾字。自黃綬以上、綬之廣皆尺六寸。皆計其首。首多者系細。首少者系粗。皆必經緯織成。至百石而不計其首。合靑絲繩辮織之。有經無緯。謂之宛轉繩。若今人用絲繩如箸粗爲帶者也。緇衣曰。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王言如綸。其出如綍。小雅曰。之子于釣。言綸之繩。召南曰。其釣維何。維絲伊緍。傳云。緍、綸也。綸之繩猶言糾之繩矣。後人用以代經論字。遂使其義不傳。从糸。侖聲。古還切。古音在十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