糁是多音字,1、糁读音为sǎn时,意思是方言,米粒(指煮熟的)。2、糁读音为shēn时,意思是谷类制成的小渣:玉米~儿。看看“糁”字怎么组词 >>

部 首
部外笔画
8
总笔画
结 构
左右结构
统一码
五 笔
OCDE
仓 颉
FDIKH
郑 码
UFGP
四角号码
93922
笔顺编号
43123454134333

#字典导航

#糁的读音回顶部

sǎn ㄙㄢˇ

shēn ㄕㄣ

#基本释义回顶部

糁 sǎn ㄙㄢˇ

1、方言,米粒(指煮熟的)。

糁 shēn ㄕㄣˉ

1、谷类制成的小渣:玉米~儿。

#外语翻译回顶部

〈英语〉a grain of rice; rice gruel mixed with meat

〈德语〉mischen, mixen

#详细释义回顶部

糁 sǎn

 名

  • 米粒;饭粒 [rice grain]
    1. 厨乏聚蝇之糁。——《续传灯录》
  • 又如:糁粒(米粒)
    1. 散粒,碎粒 [grain]。如:糁糁(粒粒,颗颗)

       动

      • 以米和羹 [cook soup with rice]
        1. 七日不食,藜羹不糁。——刘向《说苑·杂言》
      • 洒,散落 [disperse]
        1. 六街惊糁,阿香车里行雷。——《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 又如:糁盘(宋代风俗,除夕祭祀祖先及百神,在庭院架松柴齐屋,举火焚之)
        1. 涂抹;粘 [paint]
          1.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另见 shēn

           常用组词 更多组词

          糁 shēn

           名

          • 谷类磨成的碎粒 [ground grains of cereal crops]
            1. 一人一碗玉茭、高粱糁糊糊,里边煮着几块山药。——《结婚现场会》
          • 又如:玉米糁;糁盆(以麻籸为燃料的照明火盆;旧俗岁时送神或祠祭、燕设,燃火于门外以祀神,兼取旺盛之相,亦谓之籸盆,燃料不限于麻籸)
            1. 另见 sǎn

               常用组词 更多组词

              #康熙字典回顶部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桑感切,音𢕕。【說文】古文糂作糝,以米和羹也。一曰粒也。【周禮·天官】羞豆之實,酏食糝食。【註】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二肉一合以爲餌,煎之。【莊子·山木篇】孔子窮于陳、蔡之閒,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釋名】糝,𪏮也,相黏𪏮也。

              又【篇海】雜也。【周禮·天官疏】列國之諸侯大射,大侯九十弓,糝侯七十弓,豻侯五十弓。糝侯者,糝雜也。豹鵠而麋飾下天子大夫。

              又【類篇】蘇含切,音三。【正韻】桑錦切,音沁。義𠀤同。

              #说文解字回顶部

              古文糂。从參。參聲亦在七部。周禮醢人、內則皆如此作。周頌。潛有多魚。傳曰。潛、糝也。古本如此。爾雅。糝謂之涔。涔卽詩之潛也。小爾雅及郭景純改糝爲木旁。謂積柴水中。令魚依之止息。字當从木也。而舍人、李巡皆云。以米投水中養魚曰涔。似其說各異。不知積柴而投米焉。非有二事。以其用米故曰糝。以其用柴故或製字作罧。罧見淮南書。橬槮皆魏晉閒妄作也。

              #古文释义回顶部

              读音sǎn
              <动>以米和羹。《荀子.宥坐》:“孔子南适楚,戹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
              <名>饭粒。《齐民要术》:“炊秔米饭为糁。”
              散布的粒状物。周邦彦《大酺》:“红糁铺也,门外荆桃如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