疻读音为zhǐ,意思是因殴打而形成的皮肤青肿的伤。看看“疻”字怎么组词 >>

部 首
部外笔画
5
总笔画
结 构
左上包围结构
统一码
五 笔
UKWI
仓 颉
KRC
郑 码
TJO
四角号码
00186
笔顺编号
4134125134

#字典导航

#疻的读音回顶部

zhǐ ㄓˇ

#基本释义回顶部

疻 zhǐ ㄓˇ

1、因殴打而形成的皮肤青肿的伤。

#详细释义回顶部

疻 zhǐ

 动

  • 殴人致皮肤肿起无创痕者为“疻”。泛指殴伤 [beat;strike]
    1. 疻,殴伤也。从疒,只声。——《说文》。按,凡殴伤皮肤起青黑而无创瘢者为疻,有创瘢者曰痏。
  • 如:疻斗(谓互殴致伤);疻面(殴伤面部);疻烂(谓互相殴打出血)

     常用组词 更多组词

    #国语词典回顶部

    疻 zhǐ ㄓˇ

    • 参见「疻痏 」条。

      #康熙字典回顶部

      【唐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𠀤音紙。【說文】毆傷也。【前漢·薛宣傳】遇人不以義而見疻者,與痏人之罪均,惡不直也。【注】應劭曰:以杖手擊人,剝其皮膚腫,起靑黑而無創瘢者,律謂疻痏。

      又【廣韻】旨夷切【集韻】蒸夷切,𠀤音脂。

      又【集韻】商支切,音施。

      又章移切,音支。

      又【類篇】敞尒切,音侈。義𠀤同。

      #说文解字回顶部

      毆傷也。从疒只聲。諸氏切

      (疻)疻痏、逗。毆傷也。疻痏二字各本無。依全書通例補。漢書薛宣傳。廷尉引傳曰。遇人不以義而見疻者、與痏人之罪鈞。惡不直也。應劭曰。以杖手毆擊人。剝其皮膚。起靑黑而無創瘢者。律謂疻痏。按此、應注譌脫。急就篇顔注云。毆人皮膚腫起曰疻。毆傷曰痏。葢應注律謂疻下奪去六字。當作其有創瘢者謂痏。文𨕖嵇康詩。怛若創痏。李善引說文。痏、瘢也。正與應語合。皆本漢律也。疻輕痏重。遇人不以義而見疻。罪與痏人等。是疻人者輕論。見疻者重論。故曰惡不直也。創瘢謂皮破血流。从𤕫。只聲。諸氏切。十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