獙读音为bì,意思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兽,形状似狐狸而有翅膀,声音似大雁。看看“獙”字怎么组词 >>

部 首
部外笔画
11
总笔画
结 构
左右结构
统一码
五 笔
QTUT|QTIT
仓 颉
KHFBK
郑 码
QMLM
四角号码
48240
笔顺编号
35343252343134

#字典导航

#獙的读音回顶部

bì ㄅㄧˋ

#基本释义回顶部

獙 bì ㄅㄧˋ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兽,形状似狐狸而有翅膀,声音似大雁。

#康熙字典回顶部

【集韻】毗祭切,音敝。【山海經】姑逢之山有獸焉,狀如狐而有翼,音如鴻鴈,名曰獙獙。【註】獙獙,狐屬也。

#说文解字回顶部

頓仆也。从犬敝聲。《春秋傳》曰:“與犬,犬獘。” 斃,獘或从死。毗祭切

(獘)頓仆也。人部曰。仆者、頓也。謂前覆也。人前仆若頓首然。故曰頓仆。从犬。敝聲。毗祭切。十五部。春秋傳曰。與犬犬獘。僖四年左傳文。引此證从犬之意也。獘本因犬仆製字。叚借爲凡仆之偁。俗又引伸爲利弊字。遂改其字作弊。訓困也、惡也。此與改奬爲㢡正同。

(斃)獘或从𣦸。經書頓仆皆作此字。如左傳斃於車中、與一人俱斃是也。今左傳犬獘亦作犬斃。葢許時經書斃多作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