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读音为hào,意思是看看“浩”字怎么组词 >>

部 首
部外笔画
7
总笔画
结 构
左右结构
统一码
五 笔
ITFK
仓 颉
EHGR
郑 码
VMJ
四角号码
34161
笔顺编号
4413121251

#字典导航

#浩的读音回顶部

hào ㄏㄠˋ

#基本释义回顶部

浩 hào ㄏㄠˋ

#外语翻译回顶部

〈英语〉great, numerous, vast, abundant

〈德语〉gewaltig, ausgedehnt ,großartig, gewaltig

〈法语〉grand,vaste

#详细释义回顶部

浩 hào

 形

  • (形声。从水,告声。本义:水势浩大)
    1. 同本义 [onrushing]
      1. 浩,浇也。从水,告声。虞书曰:“洪水浩浩。——《说文》。按,浇者,许以声训。”
      2. 浩,遶也,水大也。——《字林》
      3. 浩,浩流也。——《广雅》
      4. 浩浩沅湘。——《楚辞·怀沙》
      5. 浩浩瀚瀚。——《淮南子·俶真》
      6. 曰浩泽。——《淮南子·地形》
    2. 又如:浩波(大波,洪波);浩汗(浩浩,浩然,浩瀚。水盛大的样子);浩洋(水流广阔洪大的样子)
      1. 广远;盛大 [vast;grand]
        1. 浩浩,滔天。——《书·尧典》。传:“盛大。”
        2. 陈竽瑟兮浩倡。——《楚辞·东皇太一》。注:“大也。”
      2. 又如:浩壤(广阔的土地);浩渺(广阔无边);浩然(盛大纯一的样子;不可堵塞的样子;浩然之气的省称);浩烦(浩大繁多);浩滂(盛大)
        1. 丰富,众多 [numerous]
          1. 丧祭有余曰浩。——《礼记·王制》。注:“犹饶也。”
        2. 又如:浩博(广大众多);浩漫(众多的样子;广阔的样子);浩穰(盛大众多的样子);浩侈(繁多)
          1. 远;无边无际 [faraway;boundless;limitless]
            1. 心飞扬兮浩荡。——《楚辞·河伯》。注:“志放貌也。”
          2. 又如:浩乎无际(广大无际);浩浩漫漫(大雾无边无际)
            1. 通“傲”。傲慢 [arrogant]
              1. 浩倨者则不亲。——《孔子家语·三怨》
            2. 又如:浩居(浩裾,浩倨。傲倨,怠慢不恭貌)

               常用组词 浩博 浩大 浩荡 浩瀚 浩浩 浩劫 浩阔 浩茫 浩渺 浩淼 浩气 浩如烟海 浩特 更多组词

              #国语词典回顶部

              浩 hào ㄏㄠˋ

               形

              • 水势盛大。
                1. 如:「浩瀚江河」、「水势浩淼」。
                2. 明·张自烈《正字通·水部》:「浩,大水盛貌。」
                3. 《书经·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 大、广大。
                1. 如:「浩劫」、「浩气长存」。
                2. 唐·韦应物〈夕次盱眙县〉诗:「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3. 明·宋濂〈谢翱传〉:「然其志汗漫超越,浩不可御。」
              • 繁多、众多。
                1. 如:「费用浩繁」、「浩如烟海」。
              • 参见「浩浩 」条。

                 名

                • 姓。如汉代有浩赏。

                  #康熙字典回顶部

                  【唐韻】【正韻】胡老切【集韻】戸老切【韻會】合老切,𠀤音晧。大水貌。【書·堯典】浩浩滔天。

                  又饒也。【禮·王制】用有餘曰浩。

                  又【集韻】古老切,音杲。以水泲酒曰浩。

                  又姓。漢靑州刺史浩賞。

                  又居號切,音誥。水名。

                  又【廣韻】古沓切【集韻】葛合切,𠀤音閤。浩亹,漢縣名,屬金城郡。【前漢·地理志】浩亹水,在西塞外,東至允吾,入湟水。【註】浩亹,音合門。

                   

                  #说文解字回顶部

                  澆也。从水告聲。《虞書》曰:“洪水浩浩。”胡老切

                  (浩)澆也。按澆當作沆,字之誤也。澆者,𣵽也。𣵽非浩義。沄浩沆同義,而又雙聲,故三篆相聯。从水。告聲。胡老切。古音在三部。虞書曰:虞當作唐。洪水浩浩。堯典洪水與浩浩不相屬爲句,檃栝舉之耳。

                  #古文释义回顶部

                  读音hào
                  <形>水面广阔盛大。常叠用。《岳阳楼记》:“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形>气势大;气魄大。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浩歌弥激烈。”《答李翊书》:“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形>众多。《礼记.王制》:“丧祭,用不足曰暴,有余曰浩。”
                  <形>正大刚直。《梅花岭记》:“忠毅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