屔读音为ní,意思是四边高、中间低、可以蓄水的山丘。古同“㞾”,山名。

部 首
部外笔画
7
总笔画
结 构
左右结构
统一码
五 笔
RGNX|RNXN
仓 颉
OMSP
郑 码
PDAR
四角号码
77112
笔顺编号
3212151335

#字典导航

#屔的读音回顶部

ní ㄋㄧˊ

#基本释义回顶部

屔 ní ㄋㄧˊ

1、四边高、中间低、可以蓄水的山丘。

2、古同“㞾”,山名。

#康熙字典回顶部

【廣韻】【集韻】𠀤奴低切,音泥。【爾雅·釋丘】水潦所止,屔丘。亦作泥。【郭註】反頂受水。

又【集韻】女夷切,音尼。山名。

#说文解字回顶部

反頂受水丘。从丘,泥省聲。奴低切文三 重一

(屔)反頂受水丠也。釋丘曰。水潦所止、泥丘。釋文曰。依字又作屔。郭云。頂上洿下者。孔子世家。叔梁紇與顏氏女禱於尼丘。得孔子。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字仲尼。按白虎通曰。孔子反宇。是謂尼丘。德澤所興。藏元通流。葢頂似尼丘。故以類命爲象。屔是正字。泥是古通用字。尼是假借字。水潦所止是爲泥淖。儀禮注曰。淖者、和也。劉瓛述張禹之說。仲者、中也。尼者、和也。孔子有中和之德。故曰仲尼。張固從泥淖得解。顏氏家訓乃曰。至如仲尼居三字之中。兩字非體。三蒼尼旁益丘。說文尸下施几。如此之類。何由可從。玉裁謂。若言駭俗則難依。若言古義則不可不知也。又漢碑有作仲泥者。淺人深非之。豈知其合古義哉。从丠。从泥省。不但曰尼聲、必曰从泥省者、說水潦所止之意也。泥亦聲。奴低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