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读音为yóu,意思是特异的,突出的:~为(wéi )。~异。无耻之~。更加,格外:~其。过失:效~(学着别人做坏事)。怨恨,归咎:怨天~人。姓。看看“尤”字怎么组词 >>

部 首
部外笔画
1
总笔画
结 构
单一结构
统一码
五 笔
DNV|DNYI
仓 颉
IKU
郑 码
GR
四角号码
43012
笔顺编号
1354

#字典导航

#尤的读音回顶部

yóu ㄧㄡˊ

#基本释义回顶部

尤 yóu ㄧㄡˊ

1、特异的,突出的:~为(wéi )。~异。无耻之~。

2、更加,格外:~其。

3、过失:效~(学着别人做坏事)。

4、怨恨,归咎:怨天~人。

5、姓。

#外语翻译回顶部

〈英语〉especially, particularly

〈德语〉besonders, insbesondere ,You (Eig, Fam)

〈法语〉surtout,en particulier

#详细释义回顶部

尤 yóu

 形

  • (形声,小篆字形,从乙,又声。乙象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受到阻碍,则显示出它的优异。本义:最优异)
    1. 同本义 [outstanding]
      1. 尤,异也。——《说文》。朱骏声曰:此字当之猶之古文,犬子也。
      2. 尤,怪也。——《小尔雅》
      3. 尤,异也。——《广雅》
      4. 夫有尤物。——《左传·昭公八年》。注:“异也。”
      5. 而视之尤。——《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服注:“甚也。”
      6. 然有知强弱之所尤。——《管子·侈靡》。注:“殊绝也。”
      7. 夫子,物之尤也。——《庄子》
    2. 又如:尤功(功绩最卓著。亦指功绩最卓著的人)
      1. 惊异 [staring]
        1. 公饮之酒,厚酬之,赐及从者。司马亦如之。张丐尤之。——《左传》

       动

      • 责备;怪罪 [blame]
        1. 尤其室。——《左传·襄公十五年》。注:“责过也。”
        2. 畜君何尤。——《孟子》。注:“何尤,无过也。”
        3.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 又如:尤苦(苛责;污蔑);尤恶(谴责和憎恶);尤怨(埋怨;怨恨)
        1. 缠绵;爱昵 [linger;show tender affection for]。如:尤殢(尤云殢雨;也指放娇撒赖,纠缠不清);尤红殢翠(比喻男女间的缠绵亲昵);尤云殢雨(喻缠绵于男女欢爱)

           名

          • 过失,罪过 [mistake]
            1. 废为残贼,莫知其尤。——《诗·小雅·四月》
          • 又如:尤诟(过失和羞辱);尤违(过失;过错);尤累(过失)

               副

              • 尤其,更加 [particularly]
                1. 义兴人谓三横,而 处尤剧。——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
                2.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3.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 又如:尤甚;尤妙

                 常用组词 尤其 尤物 尤异 更多组词

                #国语词典回顶部

                尤 yóu ㄧㄡˊ

                 动

                • 怨恨、责怪。
                  1. 《诗经·鄘风·载驰》:「许人之,众穉且狂。」
                  2. 《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
                • 亲近、喜爱。
                  1. 唐·罗隐〈春中湘中题岳麓寺僧舍〉诗:「欲共高僧话心迹,野花芳草奈相。」
                  2. 宋·柳永〈如鱼水·帝里疏散〉词:「共绿蚁,红粉相。」

                 副

                • 更加、格外。
                  1.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太史公曰》:「余并论次,择其言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2.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抑又闻之,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用心者也。」

                 名

                • 特异。
                  1. 唐·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朝取一人焉拔其;暮取一人焉拔其。」
                • 过失。
                  1. 《诗经·小雅·四月》:「废为残贼,莫知其。」
                  2. 《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 姓。如宋代有鹤。

                  #康熙字典回顶部

                  〔古文〕怣【唐韻】【集韻】羽求切【韻會】疑求切【正韻】于求切,𠀤音郵。【說文】尤,異也。从乙又聲。【徐曰】乙欲出而見閡,則顯其尤異者也。【司馬相如·封禪文】未有殊尤絕迹可考於今者。【註】尤,異也。一曰甚也,過也。

                  又【廣韻】怨也。【詩·鄘風】許人尤之,衆稚且狂。【左傳·僖二十四年】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又最也。【莊子·徐無鬼】夫子物之尤也。【註】言於人物之中稱之爲最。

                  又蚩尤,黃帝臣。帝與戰於涿鹿,殺之。今畫其形於旗上,名蚩尤旗。

                  又彗星亦名蚩尤旗。

                  又姑尤,齊東界二水名。【左傳·昭二十年】聊攝以東,姑尤以西。

                  又姓。見【姓苑】。

                  又【集韻】通作郵。【詩·小雅】不知其郵。【前漢·成帝詔】以顯其郵。

                  又叶戸恢切,音回。【詩·小雅】廢爲殘賊,莫知其尤。叶上梅。

                  又叶與之切,音怡。【詩·鄘風】大夫君子,無我有尤。叶下之。

                  又叶以諸切,音余。【道藏歌】日月粲華暉,如光照眞符。億兆不同劫,千載莫之尤。

                  #说文解字回顶部

                  (尤)異也。从乙。又聲。羽求切。古音在一部。讀如怡。

                  #古文释义回顶部

                  读音yóu
                  <名>罪过;过错。《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
                  <动>埋怨;怨。《祭十二郎文》:“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形>优异;突出。《过小孤山大孤山》:“信造化之尤物也。”
                  <副>特别;更。《陈情表》:“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尤物⒈特别突出的人物。⒉珍贵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