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读音为wéi,意思是义同“惟”:~物论。~心论。~物史观。~心史观。~理论。~名论。答应的声音:~~(a.谦卑的应答声;b.鱼相随而行的样子,如“其鱼~~”)。~~诺诺。~~否否。看看“唯”字怎么组词 >>

部 首
部外笔画
8
总笔画
结 构
左右结构
统一码
五 笔
KWYG
仓 颉
ROG
郑 码
JNI
四角号码
60015
笔顺编号
25132411121

#字典导航

#唯的读音回顶部

wéi ㄨㄟˊ

#基本释义回顶部

唯 wéi ㄨㄟˊ

1、义同“惟”:~物论。~心论。~物史观。~心史观。~理论。~名论。

2、答应的声音:~~(a.谦卑的应答声;b.鱼相随而行的样子,如“其鱼~~”)。~~诺诺。~~否否。

#外语翻译回顶部

〈英语〉only; yes

〈德语〉-ismus ,allein, einzig, nur (Adj)​,aber ja, ja

〈法语〉consentir,seulement

#详细释义回顶部

唯 wéi

  • (形声。从口,隹( zhuī)声。本义:急声回答声) 同本义 [yes]
    1. 唯者,应之速而无疑也。——《助字辨略》朱注
    2.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论语·里仁》
    3. 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范睢曰:“唯,唯。”——《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 又如:唯阿(唯、阿同为应对 语词。比喻差别不大);唯俞(应答辞);唯唯(恭逊的应辞);唯诺(应答;连 声应诺而不表异议)

     副

    • 只有,只是 [only;alone]
      1. 唯圣人为能和。
      2. 唯北狄野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3. 唯余其一。——吴均《与朱元思书》
      4. 唯巨石岿然。——《吕氏春秋·慎行论》
    • 又如:唯心(佛教语,谓一切诸法(指万事万物),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也称“唯识”);唯谨(唯有谨慎)
      1. 以,因为 [because]
        1. 唯无德也。——《国语·晋语》
        2. 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左传》
      2. 表示希望、祈使 [wish]
        1. 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史记》
      3. 表示听任、任随 [allow;let]。常和“所”搭配
        1. 唯所纳之,无不如志。——《左传》
      • <连>
        1. [公孙] 弘、[ 张] 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史记》

       助

      • 表示肯定 [be]
        1. 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管子》
      • 用于句首,无实义
        1. 唯求则非邦。——《论语·先进》
        2. 唯天子,受命于天。——《礼记·表记》
        3. 今乃立六国后,唯无复立者。——《汉书》
        4. 唯进修是急。——清· 刘开《问说》
        5. 唯师心自用。
        6. 唯道之所成。

       常用组词 唯成分论 唯独 唯利是图 唯妙唯肖 唯唯否否 唯唯诺诺 唯我独尊 唯物论 唯物主义 唯心论 唯心主义 唯一 更多组词

      #国语词典回顶部

      唯 wéi ㄨㄟˊ

       副

      • 独、只有。
        1. 《易经·同人卦·彖曰》:「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2. 《楚辞·屈原·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昭质其犹未亏。」
      • 以、因为。
        1. 《左传·僖公二年》:「冀之既病,则亦君故。」
        2. 《礼记·檀弓下》:「予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 希望、祈使。
        1. 《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臣请就汤镬,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2. 《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传》:「陛下未有继嗣,子无贵贱,留意!」
      • 听任、听随。
        1. 《左传·僖公十五年》:「所纳之,无不如志。」
        2. 《庄子·说剑》:「然臣有三剑,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连

      • 虽。
        1. 《荀子·性恶》:「今以仁义法正为固无可知可能之理邪?然则禹不知仁义法正,不能仁义法正也。」
        2. 《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弘、汤深心疾黯,天子亦不说也。」

       助

      • 发语词,无义。
        1. 《论语·述而》:「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何甚!』」
        2. 《汉书·卷四○·张良传》:「今乃立六国后,无复立者。」

      唯 wěi ㄨㄟˇ

       名

      • 对于尊长的应答之词,表示恭敬的意思。
        1. 《礼记·曲礼上》:「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而起。」
        2. 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意者寡人殆不明乎,非有先生伏而唯。」

      #康熙字典回顶部

      【廣韻】以追切【集韻】【韻會】夷隹切,𠀤音惟。【玉篇】唯,獨也。【集韻】專辭。【易·乾卦】其唯聖人乎。【詩·小雅】唯酒食是議。【韻會】六經惟維唯三字皆通。作語辭。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來唯縣。

      又【集韻】視隹切,音垂。與誰同。何也。

      又【唐韻】以水切【集韻】【韻會】愈水切,𠀤音𨗨。【說文】諾也。【禮·曲禮】必慎唯諾。【釋文】唯,于癸反。徐,于比反。沈,以水反。【又】父召無諾,先生召無諾,唯而起。

      又【內則】能言,男唯,女兪。【戰國策】范睢曰唯唯。

      又【詩·齊風】其魚唯唯。【傳】唯唯,出入不制也。【箋】唯唯,行相隨順之貌。【釋文】唯,維癸反。沈,養水反。【韓詩】作遺遺,言不能制也。

      #说文解字回顶部

      諾也。从口隹聲。以水切

      (唯)諾也。此渾言之。玉藻曰。父命呼。唯而不諾。析言之也。从口。隹聲。以水切。十五部。

      #古文释义回顶部

      读音wéi
      <副>只;仅。《周处》:“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助>用句首,表示希望。《廉颇蔺相如列传》:“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助>用于句首,表示语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唯求则非邦也与?”
      读音wěi
      <象>应答的声音,略似于现代的“是”。《柳毅传》:“毅伪退辞谢,俯仰唯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