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读音为duō,意思是〔~~〕表示惊怪,如“~~怪事。”表示呵叱:“~!你这光棍!那么简单”。看看“咄”字怎么组词 >>

部 首
部外笔画
5
总笔画
结 构
左右结构
统一码
五 笔
KBMH
仓 颉
RUU
郑 码
JZZI
四角号码
62072
笔顺编号
25152252

#字典导航

#咄的读音回顶部

duō ㄉㄨㄛ

#基本释义回顶部

咄 duō ㄉㄨㄛˉ

1、〔~~〕表示惊怪,如“~~怪事。”

2、表示呵叱:“~!你这光棍!那么简单”。

#外语翻译回顶部

〈英语〉noise of rage, cry out in anger

〈法语〉apostropher

#详细释义回顶部

咄 duō

  • (形声。从口,出声。本义:呵叱声) 同本义 [tut-tut]
    1. 咄,相调也。——《说文》
    2. 咄,相诃也。——《字林》
    3. 咄,啐也。——《苍颉篇》
    4. 咄!口无毛。——《汉书·东方朔传》。注:“叱咄之声。”
    5. 郭舍人疾言骂之曰:“咄!老女子!何不疾行!”——《史记》
    6. 咄!你是个破落户。——《水浒传》
  • 又如:咄叱(呵责);咄啐(呵斥);咄骂(呵斥辱骂)

     常用组词 咄咄 咄咄逼人 咄咄怪事 咄嗟 咄嗟立办 更多组词

    #国语词典回顶部

    咄 duò ㄉㄨㄛˋ

     动

    • 斥责、怒骂。
      1. 《管子·形势解》:「乌集之交,初虽相驩,后必相。」
      2. 《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女云:『夜无知者。』宁又之。」

     叹

    • 表示呵叱。
      1. 《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郭舍人传》:「郭舍人疾言骂之曰:『!老女子!何不疾行!』」
    • 表示痛惜。
      1. 《汉书·卷五四·李广传》:「立政曰:『!少卿良苦!』」

    #康熙字典回顶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當沒切,敦入聲。【說文】相謂也。【前漢·李陵傳】立政曰:咄,少卿良苦。

    又【廣韻】呵也。【戰國策】呴籍叱咄。【前漢·東方朔傳】朔笑之曰:咄。【註】師古曰:咄,叱咄之聲。

    又泉名。【寰宇記】咄泉在淨戒寺北,人至泉旁,大叫大涌,小叫小涌,咄之則涌彌甚。

    又【韻會】咄咄,驚怪聲也。【後漢·嚴光傳】帝卽其臥所,撫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爲理耶。【晉書·殷浩傳】但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又【增韻】咄嗟,咨語也。【晉書·石崇傳】嘗爲客作豆粥,咄嗟便辦。

    又【正字通】或曰汾晉之閒,尊者呼左右曰咄,左右必諾。司空圖作休沐記用之。

    又【前漢·西域傳】郁立師國,王治內咄谷。【註】咄,丁忽反。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括切,音掇。【玉篇】叱也。

    又【前漢·東方朔傳註】鄭展曰:咄,音豽裘之豽。◎按師古以鄧說爲非,然鄧有此音,今存之。

    又叶都聿切。【蘇轍·香山賦】母令東坡,聞我而咄。奉持香山,稽首仙釋。

    #说文解字回顶部

    相謂也。从口出聲。當沒切

    (咄)相謂也。謂欲相語而先驚之之䛐。凡言咄嗟、咄唶、咄咄怪事者皆取猝乍相驚之意。倉頡篇曰。咄、啐也。說文。啐、驚也。李善注曹植贈彪詩引說文。咄、叱也。从口。出聲。當𣳚切。十五部。

    #古文释义回顶部

    读音duō
    ①叹词。表示呵叱或轻蔑。《汉书.东方朔传》:“朔笑之曰:‘咄!’”
    表示呵叱悲叹。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诗:“扣剑悲吟空咄咄。”
    ②一呼一应的功夫,即一霎时。《晋书.石崇传》:“崇为客作豆粥,咄咄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