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读音为diǎn,意思是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籍。字~。词~。经~。引经据~。标准,法则:~章。~制。~故(a.典制和掌故;b.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范。~雅。~礼。~型。指典礼:盛~。大~。主持,主管:~试(主持科举考试之事)。~狱。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卖。~押。~契。姓。看看“典”字怎么组词 >>

部 首
部外笔画
6
总笔画
结 构
上下结构
统一码
五 笔
MAWU
仓 颉
TBC
郑 码
LDEO
四角号码
55801
笔顺编号
25122134

#字典导航

#典的读音回顶部

diǎn ㄉㄧㄢˇ

#基本释义回顶部

典 diǎn ㄉㄧㄢˇ

1、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籍。字~。词~。经~。引经据~。

2、标准,法则:~章。~制。~故(a.典制和掌故;b.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范。~雅。~礼。~型。

3、指典礼:盛~。大~。

4、主持,主管:~试(主持科举考试之事)。~狱。

5、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卖。~押。~契。

6、姓。

#外语翻译回顶部

〈英语〉law, canon; documentation; classic, scripture

〈德语〉Standardwerk, Kanon

〈法语〉mettre en gage,gage,hypothèque,canon,code,allusion,citation,cérémonie

#详细释义回顶部

典 diǎn

 名

  •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廾”。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1. 同本义 [work of standard scholarship;classics]
      1. 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
      2. 典,经也。——《尔雅·释言》
      3. 不可为典要。——《易·系辞》
      4.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昭公十二年》
      5. 司晋之典籍。——《左传·昭公十五年》
      6.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丘迟《与陈伯之书》
      7.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药典;字典;释典(佛经);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记载政典的文籍);典坟(《三坟》《五典》的省称。都是上古的典籍)
      1. 常道,准则 [norm]。如:典型(常刑;常规);常典(常法);典要(不变的标准);典式(典范,法式)
        1. 法律;法规 [canon;law]
          1. 掌建邦之三典,轻典、中典、重典也。——《周礼·大司寇》
        2. 又如:典例(可依为准则的成例);典常(常法,常规);典诰(古代文体名。典指常法;诰指诏令)
          1. 典礼,仪节 [ceremony]。如:盛典;开国大典;庆典(庆祝典礼);典重涂山(比喻典礼重要,规模宏大。相传涂山是夏禹娶涂山氏及会见诸侯的地方)
            1. 典故。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literary quotation]。如:语出何典;典实(典故,史实);典证(出典和依据)
              1. 典章,法令制度。又称“典度” [decrees and regulations]。如:典则(典章法则);典册(记载典章制度等的重要册籍);典律(典章律令)

                 动

                • 主持;主管 [be in charge of]
                  1. 命汝典乐。——《书·尧典》
                  2. 或时下愚而千金,顽鲁而典城。——《论衡·命禄》
                  3. 专典机密。——《三国志·吴仪传》
                • 又如:典御(掌管统治);典诠(主持选拔);典守(主管、保管;看守);典历(掌管;经历)
                  1. 抵押,旧时一方把土地或房屋等押给另一方使用,换取一笔钱,不付利息,议定年限,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mortgage]
                    1. 朝回日日典春衣。——杜甫《曲江二首》
                    2. 民间质典,利息重者至五、七分。——《金史·百官志》
                  2. 又如:典东西;典地,典田(典当田地);典衣(典押衣服);典身钱(卖身钱)

                     形

                    • 庄重高雅。指文章、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 [refined;terse]。如:典畅(典雅通畅);典则俊雅(典雅庄重);典辞(典雅的文辞);典藻(典丽华藻)

                       常用组词 典当 典范 典坟 典故 典籍 典借 典礼 典丽 典卖 典铺 典身钱 典宪 典刑 典型 典型 典型化 典型环境 典型性 典型性格 典押 典雅 典狱 典则 典章 典章制度 典质 典制 典租 更多组词

                      #国语词典回顶部

                      典 diǎn ㄉㄧㄢˇ

                       名

                      • 五帝时的书,指重要的文献、简册。
                        1.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八索九丘。」
                      • 国家的常法。
                        1. 《周礼·天官·大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以佐王治邦国。」
                      • 可作为依据或模范的书。
                        1. 如:「字」、「引经据」。
                      • 可遵守的法度、准则。
                        1. 《文选·刘琨·劝进表》:「中兴之兆,图谶垂,自京畿陨丧,九服崩离,天下嚣然,无所归怀。」
                      • 典礼、仪式。
                        1. 如:「庆」、「大」、「盛」。
                      • 前代的故事、制度、文物。
                        1. 如:「用」、「数典忘祖」。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韦。

                         动

                        • 掌管、治理。
                          1. 如:「典试」、「典狱」。
                          2. 《三国志·卷六二·吴书·是仪传》:「到见亲任,专机密。」
                        • 以物品质押贷款。
                          1. 如:「典当」。
                          2. 唐·杜甫〈曲江〉诗二首之二:「朝回日日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形

                        • 文雅、雅致。
                          1. 如:「典雅」。
                          2. 南朝梁·萧统〈答玄圃园讲诵启令〉:「辞文艳。」

                        #康熙字典回顶部

                        〔古文〕𥮏【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多殄切,顚上聲。【說文】典,五帝之書也。从𠕁在丌上,尊閣之也。【爾雅·釋言】典,經也。【廣韻】法也。【書·舜典】愼𡽪五典。【註】五典,五常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秋官·大司𡨥】掌建邦之三典。【疏】常經卽是法式。

                        又【周語】召公曰:瞽獻典。【註】典,樂典也。

                        又典守,猶主也。【周禮·春官】典同。【又】典瑞。【戰國策】我典主東地。【註】典猶職典也。

                        又姓。【魏志】有典韋。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典切,音殄。【正韻】堅潤貌。【周禮·冬官考工記】是故輈欲頎典。【註】頎讀爲懇。典,堅韌貌。【韻會】一曰車轅束。

                        #说文解字回顶部

                        五帝之書也。从冊在丌上,尊閣之也。莊都說,典,大冊也。𥮏,古文典从竹。多殄切

                        (典)五帝之書也。三墳五典見左傳。从𠕋在丌上。尊閣之也。閣猶架也。以?庪閣之也。多殄切。古音在十三部。莊都說。典、大𠕋也。此字形之別說也。莊都者、博訪通人之一也。謂典字上从𠕋、下从大。以大𠕋會意。與𠕋在六上說異。不別爲篆者。許意下本不從大。故存其說而巳。

                        (𥮏)古文典。从竹。古文𠕋作?。此从古文𠕋也。漢碑多有从竹、从艸者。

                        #古文释义回顶部

                        读音diǎn
                        <名>重要的书籍、文献。《张衡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活板》:“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名>法则;制度。《张衡传》:“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名>从前的文物、制度。故事。《左传.昭公十五年》:“数典而忘其祖。”
                        <动>掌管;主管。《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季布以勇显于楚,身屡典军,搴旗者数矣。”
                        <动>抵押。杜甫《曲江》:“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三千贯。”
                        <形>文雅;不粗俗。萧统《答玄圃园讲颂启令》:“辞典文艳。”
                        <名>典礼。《宋书.蔡廓传》:“朝廷仪典,皆取定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