亙读音为gèn,意思是同“亘”。時間或空間延續不斷。如:“亙古”、“橫亙”、“綿亙數里”。《樂府詩集•卷四十一•相和歌辭十六•南朝宋•鮑照•東武吟行》:“密途亙萬里,寧歲猶七奔。”窮盡。《文選•張衡•南都賦》:“貯水渟洿,亙望無涯。” 李善•注:“亙,竟也。”姓。如漢代有亙寬。

部 首
部外笔画
4
总笔画
结 构
上中下结构
统一码
五 笔
GHNG
仓 颉
MBM
郑 码
BDRS
四角号码
10102
笔顺编号
125441

#字典导航

#亙的读音回顶部

gèn ㄍㄣˋ

#基本释义回顶部

亙 gèn ㄍㄣˋ

1、同“亘”。

2、時間或空間延續不斷。如:“亙古”、“橫亙”、“綿亙數里”。《樂府詩集•卷四十一•相和歌辭十六•南朝宋•鮑照•東武吟行》:“密途亙萬里,寧歲猶七奔。”

3、窮盡。《文選•張衡•南都賦》:“貯水渟洿,亙望無涯。” 李善•注:“亙,竟也。”

4、姓。如漢代有亙寬。

#外语翻译回顶部

〈英语〉extend across, through; from

〈德语〉durch, räumlich ,Gen (Eig, Fam)

〈法语〉s'étendre à travers,par,continu,tout au long

#国语词典回顶部

亙 gèn ㄍㄣˋ

 动

  • 时间或空间延续不断。
    1. 如:「亘古」、「横」、「绵数里」。
    2. 《乐府诗集·卷四一·相和歌辞十六·南朝宋·鲍照·东武吟行》:「密途万里,宁岁犹七奔。」

 副

  • 穷尽。
    1. 《文选·张衡·南都赋》:「贮水渟洿,望无涯。」
    2. 唐·李善·注:「,竟也。」

 名

  • 姓。如汉代有宽。

    亙 ​gèng ㄍㄥˋ

    • (一)​之又音。

      #康熙字典回顶部

      【正字通】同𠄣。月弦也。◎按《說文·木部》𣘰,竟也。古文作𠄭,从二从舟。二部,𢛢,常也。从心从舟,在二之閒。獨恒字古文作𠄨,註从月。《詩·小雅》如月之恆。據此則去聲亙从舟竟岸,本義也。平聲恆从心亙聲,訓常,本義也。《詩》如月之恆,先儒以爲月上弦而就盈,取漸進之義,此借義也。讀去聲者亙字,加心轉平聲者恆字,形變音變,義因之而變,不相蒙也。謂恆从舟,亦从月,兩存備考可也,必存𠄣廢亙,《正字通》之誤也。欲存亙廢𠄣,遂謂《詩》如月之恆,恆當作亙,譌加心作恆。心部恆註謂《詩》不當將亙字譌借恆,則誤甚矣。

      又《集韻》㮓字古文又作𣍭,則从舟又从月矣。存以備考。

      #说文解字回顶部

      古文㮓。按今字多用亙。不用㮓。舟在二之閒。絕流而竟。會意也。恆之字本從心從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