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库>制度与职责

三项制度改革指的是什么【合集5篇】

发布于2023-12-07 03:30

医疗制度改革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医务工作质量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下文是词典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疗制度改革调查的范文,仅供参考。

篇1: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考察报告范文

站领导:

3月25日至30日,人保科罗旭萍参加了由XX市人才培训中心组织的赴重庆进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学习考察。本次考察主要是与XX市人事局事改办、人事争议仲裁处及XX市XX区人事局、XX市卫生局等部门就开展聘用制度、岗位设置、未聘人员分流安置、分配制度、社会保险等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取得较好成效的先进单位座谈交流。

XX市人事局是国家人事部推荐的改革较成功的城市之一,他们在聘用合同制和工资改革方面做得较好,从1999年开始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至今,共形成下发了39个配套文件,通过强化行政手段、抓宣传、抓培训,开展试点,带动全市2万多个事业单位,30多万名职工签订了国家人事部统一印发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签合同率达95%,有1.6万名职工分流。他们在推行人员聘用制度时,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编制具体岗位设置,明确责、权、利、义,竞聘上岗、签定合同。对不同类型的人按项目管理,按成本、效益分配,对管理人员,实行职员制度,分5个等级按相应岗位管理;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评聘分开,按工作能力和业绩水平设定岗位工资;工勤人员按岗位等级规范,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权限。改革后实行岗位工资,绩效工作。对全额拨款单位,国家发的部分不改,其它部分与绩效挂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考察报告范文

二、职工的养老保险问题。养老保险解决不了,改革是很难进行的。现XX市对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已基本建立完善了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但对财政核拨的事业单位还不能按养老保险制度执行。

三、改革的优惠政策。为稳定队伍,采取老人老办法,保护老同志。对工龄满三十年的老同志可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提前5年离岗退养。申请离岗退养的同志可按2年正常晋升一次(最多晋升两级工资)至正常退休年龄计算退休工资。

四、落岗问题。人事制度改革不是人事机构改革,是在管理制度上的转变,原则上不精简人员。对竞聘落岗人员,按原职务保留国家财政给的待遇,给予换岗。待聘人员,一年内单位给予2至3次上岗机会,不上岗的,一年后,交人才市场,由人才市场推荐2至3次上岗机会,仍不上岗的下岗。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考察报告范文

据本次考察带队的XX市人事局工资福利处的潘建明处长说,XX市拟定今年对事业单位进行聘用合同制管理。

附件:

1、XX市人事局关于事业单位在试行人员聘用制度中有关问题的解答意见

2、利用分配的“杠杆”原理寻求事业发展最佳支撑

3、以调整机构编制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二oXX年四月六日

篇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养老保险,也称老年保险,指社会劳动者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规定为保障其基本生活而给予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是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离退休人员生活、维护社会安定的一项重要措施。

自从198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明确规定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由人事部负责以来,国家人事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的有关问题,并着重抓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截止1995年底,全国已有20多个省、100多个地(市)、600多个县(区)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养老保险改革试点,特别是有20多个地(市)、近100个县(区)进行了一步到位的全员改革试点,初步建立起国家、单位、个人共同负担的基金筹集机制,改革了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养老依赖国家吃“皇粮”的局面,实现了养老机制的转换。

然而,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几年来,虽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是目前仍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地方的试点只是把合同工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员工的养老保险工作开展起来,却并没有把广大公务员、差额拨款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干部、固定工的养老保险工作启动起来。相比之下,我国企业自1984年开展职工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以来,逐渐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元养老保险制度。经过10多年的探索实践,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自成体系,顺利运转并发挥较好的保障作用。由此可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进程远远滞后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进程。

根据国家统计局在今年9月召开党的xx大期间对1000名群众就其十四大以来生活水平的变化所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人民群众对党的十四大以来居民饮食水平大幅度提高、通讯设施水平明显提高、以及着装水平、交通设施水平和工资收入、住房改善的满意程度均在50%,但却对养老保险改善和提高的满意度最低,有62.4%的被访者认为5年养老保险没有变化。为此,当前必须加快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二、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建立统一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然要求

根据国家人事部《人事工作1996—____________年规划纲要》,到____________年,我国将建立起多层次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与其他人员保险制度相协调的社会保险体系,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及住房等方面得到更加可靠的保障。在由人事部门负责的机关、事业单位3200多万工作人员养老、失业、工伤三个保险项目之中,养老保险因为是解决每个工作人员离退休后生活保障的,它涉及人数最多,基金筹集和支付量最大,支付保险金的时间也最长,因此,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抓住养老保险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就会促使整个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因此,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统一的、多层次的社会保

障体系的必然要求。

2、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现实的必然要求

按联合国的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占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7%,即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由生产者变为消费者,相应地国民收入中用于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险福利费用迅速增加,特别是退休养老金费用支出占去了大部分。预计到____________年我国60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5亿,占总人口的11%左右,而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则将突破7%,两个比率都说明,我国在本世纪末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西方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都是在经济发达的情况下出现的,承受能力比较强,比如日本在197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689美元,而我国到____________年,预计退休人员将达到4330万人,退休金将超过1000亿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占1/3,而此时我国人均收入预计才800美元左右。人口多底子薄的矛盾,将会非常突出并持续几十年。这么多的老年人,这么大的开支,如果不提早预筹养老保险基金,将来“四二一”家庭的独生子女负担不起,国家也负担不起,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将会下降,国家税收有相当大的比例要用于支付养老费用,将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必须尽早进行,它是关系到实现国民经济宏伟目标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是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现实的必然要求。

3、促进机关、事业单位自身发展和勤政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特别是国家公务员,承担着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任务,要求高、纪律严。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长期稳定地服务于机关、事业单位,促进工作人员勤奋工作、忠于职守、廉洁奉公,有必要为每个人逐步建立一个养老保险帐户,把保险机制与个人利益紧密联系起来。纵观世上大多数国家,一般都对国家公务员的退休制度有专门的规定,待遇要比企业优厚。随着年龄的增长,保险金积累的增加,任职年限的延长,多数工作人员都会变得越来越严谨,自我保障意识更加强烈,不去冒因不廉洁而被减少或取消保险金的风险。另外,随着《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实行和事业单位职员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国家行政机关开始了机构编制改革,实行精简机构,分流人员,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也引入了竞争机制,积极推行聘用制,这些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旨在提高人员素质,提高办事效率,促进机关、事业单位进一步挖掘潜力,增强发展后劲。要保证这些改革的顺利进行,就需要解决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问题,特别是公务员与事业单位辞职、辞退制度的正常实行更不能因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滞后,与企业等部门的改革不配套而流于形式,以致无法实际进行。因此,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促进机关、事业单位自身发展和勤政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

4、打破用工界限促进人员合理流动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入了竞争机制,而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国家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是重要的人力和智力资源群体,要建立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为各类人才创造自主择业、各展其才的条件和环境,就需要解决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问题。为加速人才市场培育,我国实行了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多项重大改革、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需要使大量人员在行业、地区间流动和转移,进出灵活的用工制度已在民营企事业、三资企业中显示了活力,而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国家对养老待遇的大包大揽造成了社会各种利益主体的保障待遇不公正,使得社会的部分人员不能正常流动,影响了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发育。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企业单位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在人员流动过程中因为养老基金的缴纳移交存在脱节而使前、后者之间人员不能自由流动。实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就能改变个人与单位在养老保障上的依附关系,为人员流动解决后顾之忧,从而实现行

业、地区间人员的合理流动与转移。因此,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打破用工界限促进人员合理流动的必然要求。

三、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必须着重解决的几个认识问题

1、帮助参保人员分析、解决思想上存在的几种模糊的认识

长期以来,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退休费是由财政支付的,因而有些同志认为养老保险金统筹搞不搞无所谓,尤其是机关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无非是把钱从这个口袋掏到另一个口袋,搞与不搞一个样,何必要人事部门多此一举;还有些同志认为不搞养老保险金统筹,个人不掏钱,退休费可以照拿,搞了统筹,个人反倒要出钱,主观上不愿支付个人应承担的缴费部分;另有一些同志则认为现在市场上各类保险公司开办的保险业务那么多,想为自己办保险可以随时随意选择险种,何必一定要搞强制性养老保险金统筹。之所以存在上述几种思想模糊的认识,是因为这些同志不理解国家开展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的意义和作用,不明白职工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制度,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说明这些人还缺乏牢固的社会保险权利意识和自我保障意识。他们不懂得养老保险是强制性保险,不同于社会上商业保险参加与否可以由个人自由选择,它是国家通过立法,把参加保险的人员范围、基金的筹集办法、项目内容的设定、待遇标准的制定都统一明确规定下来,任何参加人员都必要按规定执行。为此,必须努力做好宣传工作,从思想上帮助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克服模糊认识,提高他们的改革心理承受能力,使这项改革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变成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

2、注意克服部分效益好的参保单位存在着的“吃亏”思想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从国家统包走向社会保险,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不同的单位对实施社会养老保险的认识也不一样。对一些效益较差、离退休人员多、在职职工年龄结构偏高的单位,他们拥护、支持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因为一旦参加保险,离退休职工的保障费用,就由社会支付,单位就抛开了这个沉重的包袱,他们从社会保险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益处,何乐而不为呢。而对那些效益较好,退休人员少,职工年龄结构较轻的行业和单位,则存在着吃亏的思想,认为自己付出的费用多得到的回报少,不愿意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对后一类单位我们必须使他们认清社会共济与自我保障的关系,使他们明白市场经济千变万化,效益好不是永远不变的,好与差是相对的,而职工的保障却是无条件应予落实的,从而让这些单位自觉调整眼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利益关系,主动、积极地参加社会统筹养老保险。

3、注意解决地方政府的思想顾虑,消除“养老保险赚钱论”的误解

一方面,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涉及到人们的切身利益问题,因而它是件大事,又因为它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利益调整问题,同时又是件难事。因而,有些地方政府认为抓这项改革工期大、投资大、风险大、见效慢,收不到立竿见影的工作效果,不如顺水推舟,等全省、全国工作铺开之后,再来实践也不迟。还有的地方政府认为,目前财力主要用于经济建设,没有必要从有限的财力中,抽出大量资金用来搞养老保险,担心养老保险改革会影响经济建设,还是慢慢来。另一方面,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缴纳、营运方面,有些地方政府存在怕麻烦、怕增加财政负担的顾虑,因此就把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工作推给具体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去办理,希望它们能以收抵支、自我营运不给政府增加财政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基金管理机构为了使工作正常运转,不致因入不敷出而瘫痪,就采取了企业化经营的手段,它们经过仔细测算,对效益好、缴纳基金量大的单位积极要求参加养老保险,而对效益差、给付基金量大的单位却拒之门外,甚至于对历次增加的基本工资、津贴补贴都要视其是否能收支相抵、略有节余而决定是否将其纳入缴费基金的基数。这样无形中就使人们产生了“养老保险赚钱论”的误解,不利于吸引全社会关心、支持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开展各项业务。目前,在全国总体改革方案

没有出台的情况下,一些地区之所以能打开工作局面,有的地区工作还取得了重大进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等不靠,勇于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此,对于那些存在着“等、靠”思想的地方政府来说,首先就要克服思想上的顾虑,把养老保险工作开展起来。只要立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认识高、看得远,坚定改革信心,就一定能把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深入进行下去。而对于“养老保险赚钱论”的误解,地方政府不应该推卸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难点是财政出钱的这一块,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工作进展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的支持,不能因为地方财政存在困难,就把工作推给下属办事机构,不管不问,任其自生自灭,这实际上是违反了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合理负担的原则,有悖于养老保险的权威性、强制性和共济性的特点,必须尽早纠正这种偏差。

四、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深化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要逐步形成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具有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待遇给付机制,基本保险待遇与工资物价适当挂钩的调节机制;保险基金管理与退休人员管理相统一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为确保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权利、义务与强制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长期实行国家统包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制度,人们的依赖性强,风险意识比较淡薄。开展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必须强调权利、义务与强制性相合,这是相辅相成的。享受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待遇,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有的权利,这在《宪法》、《劳动法》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都有明确规定。如《劳动法》第七十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国家和社会必须保证维护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工作人员个人也要树立自我保障意识,积极参与社会保险,尽缴纳养老保险基金个人支付部分的义务。要做到两者和谐统一,就必须建立起相应的法规、规章制度,执行又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以保证单位和个人都参加保险,履行应尽的义务,享受应有的权利。

2、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合理负担的原则

我国过去没有把社会保险放在重要位置,国家包揽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险费用,特别是养老保险费用,没有形成基金积累,不符合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的国情。因此,党和政府提出了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合理负担的原则,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说,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核心实际上是经济保障,一个地区社会养老保障的水平和程度取决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受到该区人口发展状况的制约。因此,养老保险水平应从国情国力和地区实际情况出发,使之与国家财政状况、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个人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相适应。要按照机关、事业单位的不同性质,根据经费来源渠道,合理确定国家、单位和个人各自承担的责任和缴纳费用的适当比例,同时,努力拓宽资金渠道,实行部分积累的办法,逐步建立起社会养老保险的基金储备。

3、行政管理和基金运营要分开的原则

社会保障是一项非盈利性的社会事业,不能只管钱、不管人和事,它应该包括钱、人、事管理在内的一整套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事业正着手基金的统筹与给付机制的建立,如果将立法、收缴、发放、处罚都归于一家,容易出漏洞,因此要强调政事分开,互相配合、互相监督。制定政策是行政职能,必须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在中央设置社会保障管理机构,负责社会保障、养老保险的统一规划、协调和管理,以避免多头管理下的项目交叉、标准不一、相互摩擦等弊端,基金管理应当尽量利用民间

组织和机构力量,使它们按有关政策法规负责社会保险金的筹集、给付、管理和运营工作。在具体实施中,应按照不同性质严格区分不同管理部门的权责界限,使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在征、管、用三个环节上,各司其职,征缴有度,管理有方,使用有效,实现三者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防止资金浪费或挪用,保证基金的保值增值。

总之,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越早抓效果越好。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勇于创新,讲求实效,不断把这项改革推向前进。

篇3:《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工作人员假期工资计发问题的通知》的规定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人:

(1)病假在两个月以内的,基本工资(固定工资部分加按国家和省规定比例计算的活工资部分,下同)全额发给。

(2)病假超过两个月不满六个月,从第三个月起,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基本工资中固定工资部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职员为职务工资、技术工人为技术等级工资、普通工人为等级工资、运动员为体育基础津贴,机关技术工人为岗位技术等级工资、普通工人为岗位工资,下同)按90%计发,活工资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构成中的津贴、机关工人工资构成中的奖金,下同)按90%以下(含90%〉的比例计发;工作年限满十年及以上的,基本工资全额发给。

(3)病假超过六个月,从第七个月起,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固定工资部分按70%计发,活工资部分按70%以下(含70%)的比例计发;工作年限满十年不满二十年的,固定工资部分按80%计发,活工资部分按80%以下(含80%)的比例计发;工作年限满二十年及以上的,固定工资部分按90%计发,活工资部分按90%(含90%)以下的比例计发。

篇4:2023年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范文

2016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实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担当企业发展使命和推动改革创新驱动的强大力量,现制定2016年公司党建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为主题主线,以服务企业发展为中心任务,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为总抓手,突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企业基层党建等重点工作,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为完成2016年公司发展目标提供坚强保障。

二、重点工作

(一)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以落实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制度为基本依托,在公司全体党员中组织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强化思想建党。

1、推进常态学习。将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作为理论学

习。基层思想教育、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党委每两月组织1次专题研学;党支部每季度组织全体党员进行1次集中学习讨论;引导全体党员搞好自学。

2、讲授优质党课。党支部结合专题学习,每季度组织所属党员开展1次党课教育。党委班子成员要在所在支部、到基层联系点党支部分别讲1次党课;党支部书记要在所在支部至少讲1次党课。由党委组织党校教师、先进模范到基层一线讲党课。“七一”前后,各党支部要集中安排1次党课。

3、严肃组织生活。以“两学一做”为主题,党委择期召开1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党支部召开1次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班子及成员进行党性分析,查摆存在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定整改措施。以党支部为单位召开党员大会,组织全体党员对支部班子和党员个人进行民主评议,综合确定评议等次,对不合格党员帮助教育。

4、丰富实践载体。持续开展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活动,强化党员忠诚、担当意识。以党支部为单位,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强化党员意识。引导党员落实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等制度,增强学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结合建党95周年,评选表彰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

完成时间:3月-12月

(二)开展党支部书记“一定双评”

为切实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推动党支部书记履职尽责,在公司各党支部全面开展党支部书记“一定双评”(年 2

初确定年度目标任务,年底由上级党组织考评、由党员群众评议)工作,实现全覆盖。

1、确定年度目标任务。党支部书记年度目标任务要突出书记的管党治党责任,重点围绕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及服务党员群众(职工、服务对象)等方面提出。由党委书记要亲自制定年初承诺事项,并认真审定党支部书记年度目标任务,逐一签订《基层党组织书记年度目标任务承诺书》并公示。

2、认真开展考核评比。党委加强跟踪指导,各党支部按季度公示承诺事项完成情况,“七一”前后组织一次党员群众(职工、服务对象)测评。年终,由党支部书记围绕年度目标任务进行述职并再次组织党员群众(职工、服务对象)测评,各支部综合两次测评和年终考核的情况,按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4个等次进行综合评定,其中“优秀”占比30%。

3、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列支专项资金,对评定等次为“优秀”的给予奖励,评优评先时优先予以推荐。对评定等次为“基本称职”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并进行诫勉谈话、责令限期整改。对评定等次为“不称职”的,及时进行组织调整。

完成时间:2月-12月

(三)开展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工作

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从现在起到8月,在全司开展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工

作。排查工作以党支部为单位进行。排查对象为正式组织关系在本党支部的党员,以及正式组织关系转出后未收到组织关系介绍信回执的党员。整个排查工作分为学习动员、摸排查找、管理处置和分析总结四个阶段。

1、全面做好学习动员。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公司党员队伍现状,细化排查方案,进行专题部署,开展集中培训,组织各党支部书记学习通知精神,明确目的意义、工作任务、方法步骤、政策要求、工作纪律,提高思想认识,确保责任到位。

2、认真开展摸排查找。通过全面排查清理,重点摸排出超过6个月未与党组织联系的党员名单;通过全面联系查找,尽快与失联党员取得联系;通过全面调查核实,分析党员失联的具体原因,核实党员在失联期间的现实表现,作出具体结论。

3、规范做好管理处置。通过纳入正常组织管理、理顺党员组织关系、不予承认党员资格、退党除名四种方式,强化不同类型失联党员的规范管理。对被认定为不合格党员的,要采取限期改正、劝退、劝而不退除名、自行脱党除名、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等方式,严肃进行组织处置,纯洁党员队伍,保证党员质量。

4、及时分析总结提高。要结合排查情况,认真研判党员队伍状况,深入分析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落实改进工作的办法措施,健全党员档案和党员管理制度。

完成时间:3月-8月

(四)规范党员发展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坚持正确标准,严格发展程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升党员整体素质。

1、规范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管理。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新程序、新要求的学习。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落实入党积极分子推优制度,未经群众代表推优的,一律不得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建立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信息库,实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备案制度,跟踪考察培养,加强动态管理,未纳入信息库的入党积极分子一律不得列为发展对象。

2、做好入党积极分子集中教育。落实入党前短期集中培训要求,每名入党积极分子除至少参加2次区级培训外,还要参加由党委组织的入党培训,未达到集中培训要求的一律不得列为发展对象。除开展短期培训外,各支部可以给入党积极分子布置一些社会工作或交办专项任务,使他们在实践中端正入党动机,增强党员意识,锻炼工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3、申报年度党员发展计划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各支部本年度发展党员计划原则上不超过2名。区级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原则上各支部本年度培训人数不突破上年度实际

培训人数;参加过两次区级培训的,将不再重复安排;可重点安排本年度拟发展但只参加过一次区级培训的入党积极分子,适当安排下年度拟发展还未参加区级培训的入党积极分子,实行梯队有序管理。

完成时间:2月-12月

(五)主题活动

1、开展“党员佩戴党徽上岗”活动

目的:为充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树立党员良好形象。

对象:公司在职在岗的全体共产党员(包括预备党员)。 要求:全体党员工作时间内必须佩带党徽、工作时间外提倡佩戴党徽;在区委、政府及公司组织的集体活动时要佩带党徽;佩戴党徽应当严肃、庄重。党徽统一佩戴在外衣左胸前醒目位置;党徽若与其它徽章同时佩戴,应将党徽置于其它徽章上方;党员要自觉维护党徽徽章的尊严、要妥善保管,对破损、污损、褪色的党徽,党员应及时向所在党支部汇报、申请补发。

完成时间:5月

2、开展“党员先锋岗”评比活动

目的:推动党员立足岗位和本职工作争先创优。 对象:公司各窗口单位、基层一线岗位党员

要求:对以党员为主体,在经营、管理和服务中,创造一流工作成绩、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员先进性的

岗位授予“党员先锋岗”。采取“自我申报、公开承诺、支部指导、党委考核、公示命名”的办法进行。对“党员先锋岗”实行动态评选管理,一般每年进行一次评选、命名,合格的保留荣誉,不合格的无条件撤销称号并收回牌匾。

完成时间:3月-12月

3、开展“三联三服务三评议”活动

目的:推动党员干部进基层、联群众、转作风,推动服务下沉

对象:党委委员、各党支部党员

要求:“三联三服务三评议”,即组织开展“党委委员联系支部服务基层、支部委员联系班组服务党员、党员联系岗位服务员工”主动服务工作,用“员工评议党员、党员评议支部、支部评议党委”来检验工作成果,促使基层党建工作接地气、有导向、能检验、出成效。

完成时间:3月-12月

4、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

目的:推动形成“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鲜明导向 对象:党委、各党支部

要求: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健全党委党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突出抓好2015年度党建工作问题清单的整改落实,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检查考评办法》,着重培养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和思想政治过硬的年轻党员充实基层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岗位,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制定党员领导干部述学评学制度。推动党委班子、党

支部班子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推动把党建工作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及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形成注重党建的用人导向。

完成时间:3月-12月

三、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各党支部要正确认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基本理念和政治态度,支部书记要承担第一责任人责任,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推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自觉强化政治担当,投入足够时间精力,全面加强具体指导。

2、注重实践,强化督促。公司党委将结合“两学一做”“一定双评”工作和活动安排,采取巡回检查、专项调研、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全年党建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及时了解掌握情况,有效传导压力,确保层层落实。坚决防止和杜绝形式主义,对搞形式、走过场的要严肃问责。

3、坚持导向,取得实效。要把落实2016年党建工作与做好公司当前各项工作、推动公司发展结合起来,与完成本部门、本公司重点工作任务、重大项目建设结合起来,做到落实党建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两手抓、两不误,以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成效检验党建工作的成效。

篇5:管理-改革升班制度多方受益

管理-改革升班制度多方受益教育需要教师为孩子创设宽松的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幼儿园的管理就要考虑如何为教师营造宽松的工作空间。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从建立新生入园制度入手,努力体现管理者对教师工作的尊重,对教育工作规律的尊重。

多年来,幼儿园一直沿用8月底9月初升班制度。这一是考虑大班儿童毕业了,应让辛苦一年的大班老帅彻底放松一下;二是考虑暑假是幼儿园的淡季。因此,八月底各年龄班的幼儿才升班,大一些的孩子抱着自己的被子、用品等着被不熟悉的老师接走。九月一日,托班的新生带着一片哭声迈进幼儿园的门槛。全园就这样开始了紧张的新学年工作。

开学第一个月的任务是繁杂的,老师面对陌生的孩子、全新的任务,一时间顾东不顾西,情绪自然急躁,产生焦虑。孩子则一夜之间由小班变成中班,中班变成大班。托班的孩子则第一次离开家庭步入了幼儿园这个全新的环境。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他们被人为地提高了“一档”,教师焦虑的心态影响着孩子,孩子的不适应又牵制着老师。面对陌生的老师,陌生的环境,他们难以一下子适应。每个班的孩子与老师都处于被动而艰难的磨合与熟悉之中。各年龄班儿童不同程度的焦虑、每位教师不同程度的紧张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幼儿园情神环境上的不和谐。尤其是一岁多的孩子,从家庭步入幼儿园,教师对其一无所知。面对他们沙哑的哭声,只能机械地哄、被动地等。

在过去的管理中,我们发现了这一矛盾总是提醒;老师做好接新班的心理准备,不要用送走的毕业班幼儿来比刚接过的新班幼儿。但由于没有从制度上去调整,所以年年做工作,年年有问题。xx年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认为幼儿园升班不合理是问题的关键。于是,我们打破暑假过渡的传统做法,创建了我园的暑期升班制度,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把留下来的少部分大班的孩子分到其他班,以大带小,其他班则8月提前升班。这样,各班教师和孩于郁能伺一段相对苋松的施软磨合期,大邯分观祭了解孩子的工作能在师生彼此熟悉磨合中完成。托班教师则更有充足的时间主动安排对每一个孩子的家访,收集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征求新生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愿望与要求,并着手新生入托前的活动室布置与游戏环境创设。9月1日新生入园时,中、大班的教师与孩子不再陌生,托班的孩子与教师也不再陌生。原来新学期初常见的紧张、焦虑等不和谐的精神环境变得和谐了。

通过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幼儿园的多项制度既要有利于幼儿园工作的发展,又要有利于教师的工作。要将制度管人变成为人服务,为教育服务。这样,孩子才会受益,教师和园长也会受益。

#猜你喜欢

车间管理制度范文汇编15篇 范文大全经典九篇

解除劳动合同有什么规定(实用九篇)

学校卫生保健室管理制度(汇编7篇)

java开发工程师职责18篇 范文(汇集九篇)

学校后勤工作人员职责和制度(精选20篇)

酒店管理制度第12条(精彩8篇)

医院卫生员管理制度(5篇)

安全生产考核及奖惩制度七篇

企业主管的主要职责和能力要求(精品20篇)

生产安全管理制度范本【精品16篇】

房地产销售主管的工作职责通用十篇

配电房管理制度(汇集6篇)

公司车辆管理制度大全(汇集13篇)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是安全生产的什么精彩8篇

车间安全员岗位职责是什么(热门5篇)

治疗室护士长岗位职责【精选14篇】

仓库管理员的职责有哪些最新五篇

出纳工作岗位的主要职责包括(合集13篇)

餐饮店员工管理制度精彩4篇 范文图片(优秀七篇)

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管理制度(实用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