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库>工作计划

本期班务工作计划(推荐19篇)

发布于2023-12-04 07:27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灵魂。班主任工作又是一项十分平凡甚至十分繁琐的工作,但正是在这平凡和繁琐之下,却蕴含着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本期班务工作计划”,欢迎阅读。

篇1:客房服务员培训计划

以质量为前提,抓好客房工作

1、班组晨会。为保证酒店基本产品“客房”质量的优质和稳定,客房部根据酒店要求,设立了长包及散客班组的晨会制度,对当日的工作进行布置,对每个员工的仪表仪容不整进行规范,从而使全体员工在思想上能够保持一致,保证了各项工作能够落实到位。在班组的周例会中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对下周的工作进行布置并形成文字,同时将酒店相关文件的内容纳入其中,充分体现了“严、细、实”的工作作风。

2、安全检查。除部门设立专职安全保卫分管负责人外,将安全知识培训开成系统在全年展开,体现不同层次、内容。从酒店相应的防范措施、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到各项电器的检查要求等等,从点滴入手。明确各区域的安全负责人,以文字形式上墙,强调“谁主管、谁负责”“群策群力”的工作原则。对于住店客人、会客人员、过往人员进行仔细观察、认真核对,做到无疏漏。全年散客区共查出住客不符的房间间,不符人员人。客务部共查出不安全隐患起(客人未关门、关窗起;不符合酒店电器使用规定起)。

以“准则”为参照,抓好培训工作

1、店级讲座。按照酒店年初制定的全员培训计划,参照《员工待客基本行为准则》20字内容,由店级领导组织召集对部门经理、主管、领班及待客服务人员的专题培训,重点讲解管理素质、服务意识、礼貌待客、案例分析等。全年共组织培训余批,约人次参加,通过讲解、点评、交流等,受训人员在思想认识和日常工作中,皆得到不同程度的感悟和提升。

2、部门培训。在酒店组织培训的同时,每月有计划对本部门员工进行“20字”准则内容和岗位业务的培训。例如销售部前厅,抓好对各岗位的培训工作,做到“日日有主题,天天有培训”。分阶段、分内容对前厅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前台的接待、收银每天早班后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培训;主管、领班每两周进行一次培训,前厅全体员工每月一次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业务知识、接待外宾、推销技巧、案例分析、应急问题处理等。通过培训,员工的整体素质提高了,英语水平提高了,业务水平提高了,客人的满意度也提高了。一年来,各部门共自行组织培训批,约人次参加。酒店与部门相结合的两级培训,提高了员工整体的思想素质、服务态度和业务接待能力。

篇2:旅游规划与开发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生活由单一GDP导向逐步向追求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转化,消费结构升级,旅游休闲成为国民福利和劳动者权利的重要内容。《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的颁布实施,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推广健康、文明、环保的绿色消费埋念,创造便利条件提振旅游消费,促迸旅游休闲的规模扩大和品质提升,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大量旅游休闲项目的推进和宏观指导方针的加强,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的内容、编制方法变化很大;至于不同类型、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自身在内容取舍、编制方法上就有差异。这些特点决定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与著述,特别需要百花齐放。

陈国生、赵晓军、彭文武等六位学者撰写的《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与实证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从宏观旅游规划理论出发,以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个案为依托,充分体现了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的新视角、新思路。六位作者近十年来他们主持和参与了50余项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本书正是他们理论与实践交融的结晶,具有下述几个鲜明特点。

二是旅游规划理论和规划方法的创新研究。作者充分吸收了国内外旅游规划的先进经验和方法随着国际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规划新理论、新知识的涌现,针对现有成果在研究内容、结构框架明显滞后的现状,融会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旅游规划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资料,促进了知识经济时代旅游规划的发展,在许多方面拓展了旅游规划的内容,丰富了旅游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三是可操作性强。《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与实证研究》一书以衡山竹海、双峰雷锋山、耒阳谢维俊故居和耒阳神龙生态休闲山庄四个景区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规划为个案,提出旅游发展政策、战略、行动计划和对策措施,打破了国内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规划模式,启迪了思路,促进了旅游规划和旅游发展的创新研究。如书中明确提出:在旅游开发方面,要从过去资源导向的方法转变为侧重于市场导向的方法,按市场需求来指导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的设计、旅游线路的规划和游客的组织和管理;在提高旅游经济效益方面,强调要重视增加游客停留时间,提高消费支出等。此外,全书涉及环境保护、资源开发、景区管理等尽量运用和引入国家公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从而也具有法制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

篇3:旅游规划与开发

关键词:抚顺;旅游;开发;规划

一、抚顺旅游发展现状

(一)旅游发展背景。

抚顺市位于辽宁省的东部,距省会沈阳市45公里,抚顺是一座因历史而影响中国,以资源而闻名世界的现代工业城市,也是历史文化厚重、人文景观独特、自然风光秀丽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它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近年来,我市的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旅游投资逐年提高,现代旅游功能明显增强,旅游产业链逐步延长,产业规模由“小散弱”逐步转向集约化,抚顺的知名度和旅游目的地形象日益凸显。目前,旅游经营单位和旅游从业人员分别达到248家和6.3万人。2009年在全省旅游指标排名中由2003年的第11位提升到第4位,尤其是红河峡谷漂流、皇家极地海洋世界等旅游产业精品的建设,带动了地区旅游产业化发展,地区旅游总收入比2003年增长了10倍。旅游业作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拉动作用的产业,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

(二)问题诊断。

我市现有的旅游产业尚存在规模小、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外宣力度不大及对旅游资源保护意识淡漠等问题。因此,如何一方面发展旅游,一方面合理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旅游赖以持续发展的环境成为旅游界急需迫切解决的课题。

二、抚顺旅游产品开发与项目布局

(一)开发原则与思路。

旅游景区的开发应遵循特色性原则,共生性原则和网络化原则。

要实现旅游景点的特色性、共生性和网络化,自身的核心景点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但目前抚顺许多旅游景点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这关键在于景点扩容的思路、设计理念和开发主体上存在着问题。从设计理念上讲,自然资源的开发,不仅要求有独特性,同时还要强调资源开发上的文化内涵。

(二)抚顺旅游产品开发的总体布局。

1.抚顺四区的旅游产品开发。

(1)新抚区的旅游产品开发。中心城区新抚区规划确立以现代化花园城市为城市景观特色,以中央大街为城区主要景观轴线,以中心商务区、新建行政办公中心、体育中心、人民广场、文化广场、站前广场为城市主要景观控制点;以城区景观轴线的各主要道路交叉口为重点城市设计地段。

(2)东洲区的旅游产品开发。

东洲区有著名的萨尔浒风景区,每年水库水位最低的五、六月份是登山的好时节,山间独特的自然景观让人拍手称奇。所以在此期间,政府应多举办一些旅游活动。

(3)顺城区的旅游产品开发。

顺城区位于长白山脉龙岗山南西延的低山丘陵和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区内山青水秀,高尔山古塔参天而立,白龙山故事流传千古,高句丽新城,明代墩台和抚顺战犯管理所等史迹无不闪烁着熠熠的历史灵光。上寺、台山十余座水库,山水相映、流光溢彩、诗意盎然,是旅游、休闲的风水宝地。

(4)望花区的旅游产品开发。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抚顺市望花区度过了他一生最闪光的年华。抚顺雷锋纪念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

2.抚顺三县的旅游产品开发

(1)新宾满族自治县的旅游产品开发。

新宾满族自治县几年来,全县共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初步建成了以岗山和红升水库为代表的东部旅游景区,以永陵陵宫和赫图阿拉城为代表的中部旅游景区和以猴石森林公园和神树沟为代表的西部旅游景区。

(2)清原满族自治县的旅游产品开发。

清原满族自治县是辽宁东部山区的一颗绿色明珠,自然风光秀丽,交通发达,全县总面积3900多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2%。境内有著名的红河峡谷漂流区,今后的发展方向可在此开发出旅游度假区,可大力开发生态旅游。

(3)抚顺县的旅游产品开发。

抚顺县是辽沈中部城市群新兴的生态旅游胜地。 抚顺县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共计42处,其中三块石森林公园、关山湖风景名胜区是抚顺县生态旅游的灵魂和象征。

总的来说,抚顺的旅游景点多位于市郊或山区。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做好宣传工作。

三、抚顺旅游发展规划

(一)旅游环境保护规划。

(二)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一个国家、省、市的旅游业要想得到稳步、健康的发展,旅游产品必须有一个合理结构,才会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有人讲,观光旅游是人类旅游活动“永远不落的太阳”。当前,抚顺在观光旅游产品规划和经营中,要进行优化和更新换代,进一步丰富游览内容,提高参与性和吸引力。度假旅游在抚顺虽然是新开展的项目,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海外各种旅游者的进入、全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条件的改善,度假旅游产品会同观光旅游产品一样成熟起来,从而改变目前抚顺旅游产品的单一结构局面。发展专项旅游是旅游业成熟的标志,也会为旅游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由于目前抚顺工业化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和人们过度的精神紧张,人们保护自然和回归自然的心情迫切,生态旅游产品就成为当今旅游者追逐的目标。抚顺拥有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以及广大农村,开展生态旅游潜力巨大。抚顺历史悠久,应对节庆活动给予充分注意,精心设计,年年举办,年年创新,最后以约定俗成的新民俗形式稳定下来。抚顺的主要节庆活动有:三块石登山健身活动,中国抚顺满族风情旅游节等。会议旅游不仅因参加会议者身份高、消费水平高而被旅游界关注,而且是一个城市开放和经济文化水平的标志,也是宣传自己、提高知名度、改变旅游淡季游客少的重要措施。根据抚顺旅游产品的特点,位置等因素,我设计了以下线路:

(1)满族风情专线:这是一条以赫图阿拉、永陵、战犯管理所、觉尔查?费阿拉等为主线的、展示清王朝兴起的旅游线路。它以“中华满族风情园”为闪光点,以全面展示满族风情为立足点,以艺术表现谒陵祭祖和努尔哈赤登基称汗为兴奋点,让游客从中体味到满族风情。

(2)原始山林游专线:这是一条以夏湖、湾甸子、刚山、红河、猴石、神树、三块石为主线的自然景观旅游线路。它以原始山林为载体,把观过海而没见过原始山林的人引入神秘的大自然,从中领略奇特的自然风光。

(3)寻根探源专线:这是一条以高尔山、锁阳城、元帅林、赫图阿拉、三块石、博物馆等为主线的抚顺历史景观旅游线路。它以文物古藉展示为主,以考查抚顺历史渊源为重点,让游人从中了解抚顺的史迹。

(4)人格比较道德游专线:这是一条以雷锋馆、白骨馆、战犯管理所、夏湖、雷锋团等为主线的爱国主义教育旅游线路。它以人格塑造为中心环节,进行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为公和为私两种人格的解剖、对比,让人受到形象教育,接受灵魂洗礼,树立起共产主义人生观和道德观。

(5)工业奥秘探索游专线:这是一条以抚顺洗化厂、抚顺钢厂、西露天矿、海信集团、石油二厂和6409厂等为主线的探索工业奥秘的旅游线路。它以抚顺重工业为优势,对青少年进行知识、科技的现场形象教育,以补充课堂知识的不足,为四化建设培养人才。

(三)旅游接待设施规划

抚顺现有的宾馆及餐饮设施档次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很有必要建设一座五星级宾馆。抚顺旅行社应推行iso9000国际系列标准,建立同世界旅游业接轨的旅行社标准化体系。从战略上考虑,近期内国内游应是抚顺旅行社工作的重点,而入境游与出境游是工作的两翼。除了巩固发展已开辟的国内外多条旅游线路之外,应策划新的旅游线路。

抚顺有辉煌的过去,曾以煤都著称;更有骄人的现在,一座新兴的石化工业和部级旅游城市已经在这里崛起,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展开。开放中的抚顺热诚希望海内外朋友前来观光、旅游,分享抚顺发展的欢乐与硕果。

参考文献:

【1】邹统钎,《旅游开发与规划》,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年

【2】郑伟,《工业旅游大创意》,企业研究,2003年8月

【3】甘枝茂等,《旅游资源与开发》,南开出版社,2000年

【4】俞晟,《城市旅游与城市游憩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篇4:师资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xxx新区“十一五”校本研修指导意见》的精神,依据学校新“三年办学规划”的精神,以促进我校教育的内涵发展为目标,以学习型、合作型团队建设为载体,以“校本研修”培训为主体,以与上师大“伙伴合作,共同发展”的结对工作为抓手,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我校的“校本研修”的质量与实效性。

二、工作重点

1、贯彻“十一五校本研修工作”精神,做好“十一五”教师全员培训工作。

2、探究在专家指导和自主学习下的校本培训模式。

三、培训方式

1、采取专题学习、研究的方式开展培训;

2、专题讲座与听课评课有机结合起来;

3、个人学习、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相结合的方式。

四、具体内容

1、基于专题研究的校本研究模式(课题研究)

以“新童谣教育”课题为研究专题,有计划的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实践反思、交流研讨、成果总结等活动,提升教师的研究素养,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2、基于教师个人教育教学改进的校本研究模式(课改计划)

以记载教师改进的《教育教学改进手册》为抓手,开展“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为特征的教师研修活动,促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3、基于“伙伴合作,共同成长”的校本研究

以与上师大“伙伴合作,共同发展”的结对工作为抓手,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做好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本学期聘请专家每月一次来校面对面指导,并通过电话、网络、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注重过程管理,关注青年教师的点滴进步,培养出在校内能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建立学校自己的品牌教师队伍,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形成骨干先行、全员跟进、整体提高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4、基于开展教师读书活动的校本研究

向教师推荐多本优秀书目,安排教师自主读书活动,撰写读书体会文章,并在10月份组织一次校内读书报告会,为教师提供一个平台。

5、基于青年教师培训为重点的校本研究

(1)做好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观摩活动和课改探索实践课展示活动,要求教师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及时撰写听课反思,并在备课组内开展互观课活动,并推选优秀教学在全校展示。

(2)发挥3位教育署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进行一次展示活动

上一节校级以上的教学公开课,有教学案例设计

做一次校内专题讲座,有讲座资料

撰写一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在校级以上刊物

与一位青年教师结成伙伴互助,有帮教跟踪记录

篇5:旅游规划与开发

关键词:自然旅游资源;休闲度假旅游;旅顺口

自然旅游资源是大连旅顺口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顺口区旅游业发展基本要素之一。在旅顺口区的旅游资源单体中,虽然自然旅游资源单体不如人文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多,但优良级单体比重达70.97%,总体品质相当高。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有着极大的开发价值和发展优势,可以成为旅顺口区旅游的招牌和原生动力。本文在对大连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类型、赋存、开发潜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对策,希望能对旅顺口区旅游发展实践能有所裨益。

一、自然旅游资源概述

(一)总体描述

旅顺口区是大连市所属的六区之一,位于大连市最南部,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相望。介于黄海和渤海之间,陆域面积506.77平方千米(包括龙王塘街道80平方千米)。属受海洋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境地形是六丘半水三分半田,共有山丘292座,最高峰为海拔465.6米的老铁山。海岸线长169.7千米,有岛屿礁砣13个。森林覆盖率为46.44%,是第三批部级生态示范区。200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11万人次,总收入6.2亿元。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在大连市自然旅游资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完成的大连旅游资源普查结论是:旅顺口区拥有自然旅游资源单体31个,优良级22个。优良级单体比重达70.97%,优于数量见长的人文旅游资源。

(二)类型与赋存状况

1、数量与品质

旅顺口区旅游资源的单体总数量为209个,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占31个单体。

本表统计中包括龙王塘街道3个水域风光单体和2个生物景观单体。

通过表1可以看出,水域风光类资源数量最多,其次是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天象气候。旅顺口区的自然旅游资源数量虽然不多。数量上在全区中不占优势,但在品质上优于全区和大连市。

2、空间分布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单体在5个镇、7个街道(未含龙王塘街道)、1个开发区的分布情况见下页表2。

本表统计中未包括龙王塘街道3个水域风光单体和2个生物景观单体。

通过表2可知,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在全部13镇、街道和开发区中,除3个单体为共有外,只在7个镇(街道、开发区)中有分布,分布不平衡。德胜、铁山两街道和双岛湾镇都是5个单体,北海镇是4个单体,主要集中在这4个镇(街道)。

二、主要自然旅游资源景观及开发潜力

在旅顺口自然旅游资源中。其优良级(三级以上单体)景观资源主要有:

水域风光类:月亮湾浴场(五级单体)、老铁山温泉(五级单体)、黄渤海分界线(四级单体,评价时放人地文景观中,但从景观效果角度放人此类中)、老虎尾海滨(四级单体),北海大潮口海滨浴场、黄金山海水浴场、西湖山庄浴场和龙引泉均为三级单体。

地质地貌类:蛇岛和老铁山为四级单体,鸟岛和白玉山为三级单体。

生物景观类:蛇岛一老铁山自然保护区(五级单体)、老铁山鸟栈(四级单体)、斑海豹自然保护区和旅顺口国家森林公园为三级单体。

天象气候景观类:旅顺口避暑地为四级单体。

可以看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特点和开发潜力:

一是数量不多,类型较全,品质较高。这便于综合开发和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开发。

二是可供开发的海滨浴场资源丰富,这与旅顺口区三面环海有关,可以充分的开发。海滨浴场的旅游开发方向主要是休闲度假。

三是生物景观资源分布较集中。蛇岛上的黑眉腹蛇、老铁山“鸟栈”及鸟岛上的海鸥、渤海中的班海豹等景观特色鲜明,具有开发的潜力。基本上都分布在区内的2个部级自然保护区和1个部级森林公园。这一类景观资源可以开发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和生态旅游等。

四是地质地貌景观具有一定品级和开发潜力。这类景观资源主要有蛇岛、鸟岛、老铁山、老虎尾、白玉山等。是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四个园区(金石滩、大黑山、南部海滨、旅顺口)之一。这类景观主要可以开发为观光旅游,但也可以同其他景观资源组合开发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

五是温泉和气候景观资源品级较高,可以进行休闲度假旅游和保健养生旅游开发。

旅顺口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具有相当的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可开发的旅游产品为度假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等。还可以同人文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组合开发。

三、开发对策

(一)贯彻落实、制定执行好政策

旅游政策被列为旅游核心竞争力之一。在2007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列第71位(全部124个国家和地区),总体竞争力仍不是很强,而在旅游政策一项评价中中国列第97位。这一方面说明旅游政策是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通过旅游政策来提升竞争力的余地非常大。旅顺口区如何培育自己旅游竞争力,这是值得政府、旅游企业、学术界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是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都需要有适应社会发展和旅游发展规律的相应政策与法律法规。要大力发展旅顺口区的旅游业,就必须在政策上下功夫。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家、省、市和旅顺区政府先后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一方面提出了许多扶持旅游业政策措施,保障旅游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制定了许多规范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规范也是为了保障。现实中一提到政策或法律法规就与优惠挂钩,而对规范重视的不够。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地方旅游发展的方向和保障,用好政策,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和执行。相关的规范与标准是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尤其旅顺口区拥有1个部级风景名胜区、两个部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更应该贯彻落实和执行好国家和地方政策和法律法规。在旅顺口区旅游网站上还看不到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给人宣传不到位之嫌。对于自然旅游资源而言,尤其是《森林保护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件》等法律法规。

某项事业的发展有赖于良好政策的制定。好的政策会促进事业的健康良好的发展,落后的政策会对事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对已有的政策要进行清理,凡是对旅游发展能继续发挥其作用,不能继续发挥作用要坚决取消。考虑到旅顺口区即将迎来全面开放,应该及时从战略层面制定旅游强区政策,进一步刺激旅游业的发展以增加旅游业在旅顺口区旅游业中的贡献率,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使用政策,如地热资源的使用问题等。

(二)做好旅游的策划、规划与开发工作

策划、规划、开发、营销、管理等组成旅游发展链条的各个环节,在旅游发展中不但缺一不可,还要做的好,有特色,有创新,最后才能有发展。

1、旅游策划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思维观念的改变。旅游者的需求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一方面旅游业要引领旅游消费。另一方面,旅游业又要不断调整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在这种旅游需求动态变化的时代,要想能不断适应旅游者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仍停留在原来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和开发模式上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近年来。旅游策划这门技术性强、理论要求高的学科正在发展和完善。策划介入到旅游之中,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旅顺口区深度开发自然旅游资源必须重视策划工作,要舍得花钱请智引技,把旅顺口区的旅游大计用智慧和技术描绘出来。做好形象策划、项目策划、产品策划、营销策划等一系列策划工作。比如项目策划问题,旅顺口区缺乏具有旅顺口资源特点和高品质的旅游项目,这就需要大手笔、高水平的策划。等着开发商拿的项目是一种开发,但这究竟还是被动的,也有一些开发商在不断地找项目,我们把项目策划好了与开发商的对接或许更容易。如蛇岛开发策划、老铁山开发策划、地质公园开发策划、森林公园开发策划、气候资源开发策划等。

2、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意义越来越受到旅游地的重视。关键是如何规划,又该如何根据规划去进行开发,实践中往往差距很大。旅顺口区已委托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规划《旅顺口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于2008年7月举行了初稿汇报会。这是一个关于旅顺口区旅游业发展全面的规划,希望能尽快完成,以使旅顺口旅游业发展有个总的遵循。就自然旅游资源而言,应做好具体的规划。主要包括《旅顺口国家森林公园开发规划》、《旅顺口区老铁山一蛇岛旅游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海滨观光游憩地开发规划》(或《旅顺口区海滨浴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部级)旅游度假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国家地质公园开发规划》,原则上应在《旅顺口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框架下来规划。

3、旅游开发

对于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在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的前题下进行,没有策划就是盲目开发,没有策划的规划也是缺乏内涵的空规划。山林草兽、石洞海泉、日出日落、月色气候……移步换景,处处是资源,步步是景观。要有全新的资源观、规划观和开发观,不但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还要看到“全息的森林”。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这样五个子系统构成:气候予系统、海滨游憩子系统、森林生态子系统、地质地貌子系统和泉水地热子系统。具体见下图。

旅顺口区还有一些自然资源的价值和潜力虽然现在还没有表现出来,但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老铁山岬观黄海日出和渤海日落、大潮口湿地等。

通过前述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中的核心资源应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森林资源、蛇、鸟资源,以及海滨浴场和温泉资源。所以,未来旅顺口区在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应在这几个资源上下功夫,而气候资源则是控制和影响着这些资源的面貌。

旅顺口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做到:

(1)选准开发方向(定位)——休闲度假;

(2)要引智创意策划——不能走简单的山水观光开发之路,创意要新、项目要新;

(3)科学规划、加强保护;

(4)加强环境建设和市场管理——建设标准要高,管理要到位;

(5)树立精品意识——推出重量级、高质量的产品;

(6)加强营销——要了解竞争对手,进行市场定位和市场细分;

(7)进行资源整合——区内自然旅游资源的整合,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整合(深度开发自然资源,提升人文资源,系统开发),与区外加强合作。

(三)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开发建议

纵观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可总结为:青山、碧海、茂林、温泉、地貌。在此基础上,大力构筑森林生态、海滨休闲度假、温泉养生度假三大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

1、充分开发海滨旅游资源,发展海滨休闲度假旅游

旅顺与大海相伴相依,应该发展亲海型休闲度假旅游,看海、玩海、吃海、闹海。旅顺口区拥有众多海滨浴场,但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在大连市众多海滨浴场中地位并不突出。旅顺口区旅游要发挥好自然旅游资源的优势,必须做好海滨浴场的文章。

海滨浴场的提升改造。按照《大连市夏季“3s”旅游示范单位评定暂行办法》的标准进行提升改造。主要包括海滨浴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保证海滨浴场的沙滩沙质、海水质量,同时,提高海滨浴场的服务质量,按照服务标准规范服务。

区分大众和高端海滨浴场。针对未来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趋势,旅顺口区海滨浴场区应坚持大众化,免费开放。同时,要对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进行细分,选取一定的区域或单独开辟建立高端海滨浴场。高端海滨浴场选址建议选择在月亮湾海滨浴场。

海洋体育休闲。海滨浴场不仅作为洗浴之地,在海上还可以发展海钓、游泳、帆船、帆板、摩托艇、冲浪、滑水、划船和水上飞机等运动;在沙滩可发展沙滩拔河、沙滩跳伞、沙滩排球等活动。

海洋美食休闲。旅顺沿海盛产鱼虾,蟹类和海珍品,用这些海产品制作出具有地方风味的海鲜佳肴,如烧海参、烤大虾、蒸鲍鱼、爆干贝、炒香螺、涮文蛤、扒鱼翅等。应根据不同消费层次游客开设高、中、低档海味餐馆,有条件的还可在高档餐厅席间辅以适当表演,介绍旅顺海鲜特色及传统趣闻。也可以建立美食街,形成观光、游览、水产购物、海鲜美食一条龙。

海洋民俗休闲。旅顺渔民在长期征服海洋、生息繁衍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渔家民俗风情,如起锚拉网吹号子、请海神等。可以举办“渔家乐”民俗体验游,让游人随船出海,开展垂钓和养殖等活动。还可以兴办海洋渔业展览馆,陈列各时期的渔船、渔具等实物模型,使游客全面了解渔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2、建立海滨旅游度假区

在旅顺口选取适当的地域,建立部级旅游度假区。大连市已拥有金石滩部级旅游度假区,金州区也正在开发金渤海岸旅游度假区,旅顺口区应充分利用资源条件建立部级的旅游度假区。这个旅游度假区选址可以考虑包括老铁山温泉、月亮湾海滨浴场、老铁山海岬等。目标高端,兼顾大众。在度假区内要选择适宜休闲度假的旅游项目,深挖温泉文化内涵,发展温泉养生度假旅游;建立高尔夫球场和海上游艇俱乐部;建立旅游度假酒店(村)和休闲度假主题公园;开拓探险、科考等专项旅游。

3、深挖森林文化内涵,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立足优越的资源条件和区位条件,将老铁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山森林公园开发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宗教文化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在大连乃至东北地区有市场影响力的森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议在森林生态旅游内涵上多做文章。少上开发建设项目,做到森林资源旅游价值的最大发挥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最小影响。

篇6:旅游规划与开发

【关键词】景区规划;旅游发展;生态保护

近年来,中国的房地产业正处于结构性调整的关键时期,传统的房地产项目经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后,价格的上涨已经抑制了人们大量的购买欲望,在市场日趋饱和以及控制房双重压力下,为了寻求新的发展、寻找增加效益的新途径,房地产投资商将目光投向了旅游产业的发展项目,开始转战旅游地产的开发。旅游地产作为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个新概念,主要是通过依托于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两方面的资源,并调整和完善现存的敏感的生态体系,达到经济和生态和谐统一的一种地产开发形式。旅游地产的发展呼应着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需求,为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深入发展开辟了新空间,理性的旅游地产规划设计有利于两大产业的良性互动。

一、景区旅游地产开发原则

景区规划必须以景区内的资源为主,并贯彻“保护、利用、保护”的方针,坚持以自然为主,景观协调,旅游地产开发要有特殊性、新奇感,又有天然性、艺术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效益性,以促进景区自然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应遵循如下原则:

1、优先保护原则

任何旅游地产的开发,依托的都是景观和周围优美的环境,因此,开发必须以保护作为首要的出发点,在创造利益的同时,景区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同样重要。

2、整体优化原则

景区规划不仅包括生物和环境条件的因素,同时还包括人类活动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因此,景区规划是多因子、多层次的集吃、住、行、旅游、购物、娱乐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开发,因此需要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综合衡量,进而实现景区整体规划的最优化利用。

3、旅游地产开发与景区生态保护相结合原则

旅游地产开发是以景区所在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主要的依据、依托条件为主的开发项目,要使旅游资源得到可持续的利用和发展,就必须加强对景区的生态保护。地产开发应服从生态保护,在景区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地产项目开发工作,这也是景区规划的首要遵守原则。

4、特色原则

景区规划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或依托于风景秀丽的自然环境,或依托于丰富的人文历史遗迹,或依托于当地极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等等,只有在规划中保持、放大特色旅游,充分体现著本地特色,挖掘自然景观的美学、文化以及艺术价值,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游人的游览需求。旅游地产开发同样适合该原则,只有极具当地特色的地产项目,才能使用不同需求的人群。

5、鼓励当地居民共同参与原则

刺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是景区规划的重要功能之一。只有让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景区规划和旅游地产的开发,才能使规划切合实际,才能被当地居民接受。

二、旅游地产的开发模式

1、借景开发旅游地产

以居所为主要景区住宅开发模式适用于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旅游资源可以是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也可以是较为丰富的人文内涵,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娱乐设施等等,其主要的开发目的是,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直接提升住宅的环境品质,增加休闲娱乐的功能,提高居民的生活和精神质量。

这种景区住宅的开发依托的周围风景区天然的自然环境,能为住宅营造出良好的自然氛围,且开发项目周围的环境无需进行人为的维护,只需任其自然发展、不对其进行破坏即可,节省大量的维护、管理费用。很多城市旅游景区附近的住宅多为此类。这类开发项目的建筑风格、建筑外观极其外墙颜色、建筑物的材料都有严格的规定,首先一点就是要做到住宅与景区的融合,与此同时,这种地产开发项目对旅游景区以及景区的生态环境已经造成了无法修复的破坏。

2、自行构造旅游景区开发旅游地产

这类旅游抵偿的开发,不依赖于现有的旅游资源、旅游景区,二是通过投入巨资,专注于旅游项目的开发,拉动旅游后,聚集了较大影响力、冲击力的旅游景观景区。这不仅仅改善了该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同时还改善了环境质量,靠旅游业拉动经济,吸引人流、物流,经该地区炒热之后,景区周围的地产也就会相应的升值,然后在趁势开发房地产。如北京华侨城、香港吉尼斯乐园等等,为自己创造了区域旅游资源的优势,再以此为依托,开发高质量的旅游主题地产,房价因周边的环境而持续上升。

3、旅游景观开发合二为一的地产开发

旅游景观地产开发与旅游景观开发进行高度融合,房地产开发即旅游景观开发,房产本身就是旅游景观的载体或表现形式。景即是房,房即是景,景中有房,房中有景。景观房产本身就是景观构成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别墅、公寓、商铺、公共服务设施均按它所在的环境氛围建造,在造型、选材、用料、装饰上都极富个性,将旅游地产开发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如,宋城集团在杭州乐园开发的荷兰水街私人酒店、地中海公寓、地中海别墅、高尔夫酒店等。

4、以旅游度假为主的度假房产开发

这种旅游地产主要建设在大中型城市的远郊,或者是远离大中型城市的著名风景区附近,或是建设在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这类地产的最大特点就是休闲度假。依附于现有的旅游资源,并大力投入资金建设休闲度假设施,大力营造旅游度假的氛围,为想要在异地置业的人提供第二居所。这类模式可以细分为度假酒店、养老型酒店、时权酒店等。这就需要有良好的经济背景为依托,使得人们有良好的经济收入,有休闲度假的时间,这是客户来源的保障。此外,还要求具有度假的乡野情调,有先天良好的风景旅游资源,还需要有配套的商业区、医疗点、办公室、商务中心、通信设施等。

5、以大盘形式出现的综合型旅游地产开发模式

前面介绍的几种地产开发模式较为单一,而以大盘形式出现的综合型旅游地产属于复合型开发模式。这类房地产项目多在旅游目的地城市,兼有第一居所和第二居所两种功能。它涉及的旅游地产开发项目众多,包括旅游、休闲、度假、酒店、乡村风情小镇、公寓、别墅、学校、医院、购物中心等等。

无论是采用哪种开发模式,旅游地产开发都应保证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并重,在切实保护好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资源加以利用,寻求旅游与房地产的良性互动,走健康、理性的旅游地产开发之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何种旅游地产开发都需要遵循:自然资源只能借用,不能侵占和掠夺,这是旅游地产开发成功的基础;同时,调整并完善现有生态系统是旅游地产增值的重要手段;保护和限制性开发是旅游资产长期增值的法宝。另外由于投资造景有其临界点和门槛效应,项目一旦建设不好则很可能面临失败。因此要想人工创造旅游资源,需进行相当的投资,才有可能建设出相当的规模和氛围,如果抱着先投入一部分资金试一试的心态,而实际工程不能达到其预期效果,整个楼盘很难带动起来,其地产开发也可能无法启动。资金收回也将出现困难,因此此前的深思熟虑就更加必要。

参考文献

[1]潇琦。威海国际海景城如何打造休闲旅游地产创新模式[J].北京房地产。 2008(04)

[2]金细簪,虞晓芬。休闲度假旅游地产的崛起与需求特点[J].经济论坛。2008(02)

[3]邱仁都,傅鸿源。旅游地产的选址研究[J].山西建筑。 2008(02)

篇7:农家乐规划

[关键词] 德阳市 乡村生态旅游 存在问题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X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276-02

乡村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与农业旅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乡村生态旅游是传统乡村旅游传承与发展,它是以乡村地理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生产生活形式、乡风民俗等为载体,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通过城乡差异来规划组合旅游产品,具有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等多功能多样的一种综合旅游形式。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使其成为农村地区发展旅游业中的重要渠道,并为第一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德阳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市,全市共有农业人口297万人,德阳市的乡村生态旅游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表现形式。全市有部级风景名胜区1个、部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农家乐”990家,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农家乐”达50余家,开辟了烧烤野炊、登山、健身、歌舞、森林浴、会议、餐饮等健康旅游娱乐活动项目,各具特色。随着城市和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人们的经济收入的增加、消费结构和观念的改变,特别是1995年国家开始实行的“双休日”和“黄金周”制度,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2012年德阳市实现旅游总收入66.36亿元,接待国内游客1098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0.76万人次,乡村生态旅游收入12亿多元,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18.08%。但德阳市乡村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通过对德阳市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提出推进德阳市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市人民政府制定德阳市乡村生态旅游规划有所启迪。

一、德阳市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德阳市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一些问题,认识不到位、缺乏规划、盲目开发、资金不足、旅游设施落后、淡旺季明显、利用率不高、营销效率低下等,亟待需要克服完善。

1.缺乏规划,品牌形象不鲜明

我市乡村生态旅游地震以后的恢复重建不是过去以农家乐为主的低层次的再现,而是要向乡村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转变。因此,必须总体规划乡村生态旅游。但由于目前部分农家乐业主对地质状况不清楚,且急于恢复生产,再加上土地等政策方面的原因,使得有些地方农家乐恢复重建的布局与乡村生态旅游总体规划有出入,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破坏。广汉市缺乏乡村生态旅游的总体规划和各乡镇的子规划,这使得各级政府和企业不能适当评估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发条件,导致了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不明确,影响了功能分区和项目设计,也间接导致部分市场、产品的同质竞争。同时,乡村生态旅游品牌形象不鲜明,知名度低,营销乏力。比如,中江县虽然近年来接待游客数量明显增长,但由于对自身旅游资源挖掘不到位,现有景点零散、缺乏深度,目前中江旅游形象不鲜明,品牌建设乏力,影响力不足,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市场知名度较低,在市场上缺乏号召力。

2.资金匮乏,发展后劲不够足

资金匮乏,致使我市乡村主题旅游发展后劲不足。地震以前,我市许多从事乡村生态旅游的农家乐业主灾前把自有资金都投入到农家乐建设当中,在营利后,受市场发展前景激励,又陆续滚动投入,有的还向银行贷款投入。一是自有资金少。绵竹一户农家乐滚动投入达到400多万元,银行贷款60多万元。不断地滚动投入造成农家乐业主自有资金十分有限。二是相互拆借难。灾前农家乐的投资资金主要是靠自有资金和向亲戚朋友拆借,灾后农家乐业主的亲戚朋友也受了灾,需要资金重建住房,再拆借变得十分困难。什邡九鑫山庄在灾前向亲戚朋友的借款尚未还清,亲戚朋友因住房重建频频催债,压力很大。三是银行贷款难。银行贷款需要财产作抵押,而目前农家乐业主通过多次投资抵押贷款,基本没有可供抵押的财产,贷款困难。既使是最有希望的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贷款,也是利率高、额度小,对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也是是杯水车薪。

3.政策限制,土地政策约束多

由于制约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土地政策限制因素多,也影响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一是难以利用土地向银行融资。由于政策限制,农村居民对土地的利用还停留在单纯的种植养植,不能把土地作为财产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把资源转化为资本。二是难以利用土地引入社会资金。一些农户打算用宅基地、自留地、林地或部分承包地招商,一些民间资金也打算进入乡村领域发展,但由于政策限制,投资者不能确定土地、房产等财产的权属问题,担心投资得不到保障,难下决心投资农家乐。三是难以做大规模。现行土地政策框架,比较适合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模式。土地流转受到限制,同样也限制了先进生产技术、优秀管理经验和经营方式的推广,那些有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业主难以扩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整个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因此受到削弱。

4.建设滞后,旅游环境恢复慢

地震发生后,尽管实施了各种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但由于灾区地质结构不稳定,恢复重建严重滞后,乡村生态旅游环境恢复慢。一是道路交通不畅。地震造成山体滑坡、道路损坏、交通受阻,尤其是前往山区的道路险峻,山体随时可能滑坡,清平、金花有300多户农家乐因交通问题难以恢复重建,通往绵竹云湖部级森林公园的公路,地震发生流年后还只是毛坯路。二是旅游基础设施恢复慢。地震使旅游基础设施受到大量破坏,水、电、气、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还没有完全恢复,地处山区的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恢复需要更长时间。三是山川植被受损多。山川植被是乡村旅游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也是广大乡村旅游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地震造成山体垮塌、河流受阻,自然植被严重受损,特别是蓥华山等高山地区自然环境改变大,自然生态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

5.信心不足,旅游市场恢复难

地震对整个乡村生态旅游市场打击巨大,造成乡村生态旅游市场人气不旺,启动乡村生态旅游消费市场需要时间。一是消费信心不足。由于担心安全,市场消费信心受到严重影响。消费者对灾后到灾区旅游消费存在心理障碍,认为不合时宜,持谨慎态度。二是消费能力下降。此次地震,成德绵地区不少居民受到了影响,大幅缩减了旅游消费支出,乡村生态旅游赖以生存的周边主流客源市场大幅萎缩。三是接待能力有限。极重灾区的农家乐大部分尚未恢复经营,乡村生态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还不配套,全面恢复启动乡生态村旅游还有一个过程。

二、德阳市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对策建议

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应坚持乡村生态旅游利益化和持续化的统一,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营效益相结合,应从资金、土地、政策等要素入手,加大扶持力度,才能使乡村生态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在旅游发展中得到持续、健康、协调的发展。

1.加强科学规划,推进德阳市乡村生态旅游规范发展

一是以规划引领发展。德阳市以农家乐为主要模式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特别是龙门山区的什邡、绵竹的农家乐,不应是在原址的简单重建,而要根据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趋势和市场的需求,实现农家乐向乡村旅馆、乡村度假旅游转变,必须高水平科学规划,引领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使原来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生态旅游向以休闲度假为主的乡村生态旅游转变。二是科学布局。要综合考虑乡村生态旅游节点的布局,注重安全性,尽量避开地震断裂带、地质灾害发生地,提高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多采用轻钢类型的抗震建筑。要统筹规划农家乐的布局,注重协调性,既要有高档次的乡村酒店,又要有中档次的乡村旅馆,也要有消费低廉的农户自己小规模经营的农家乐;既要有以体验农家生活为主题的农家乐,又要有以观赏植物、亲近自然为主题的农家乐,还要有以纯粹休闲娱乐为主题的农家乐。三是做好规划衔接。加强乡村生态旅游规划与恢复重建规划、生态环境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及我市整个旅游业规划的衔接,突出区域特色,注重品牌塑造。

2.破解融资难题,推进德阳市乡村生态旅游顺利发展

一是建立政府扶持基金。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作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建立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重建基金。基金主要用于向农家乐经营业主提供贷款贴息,向信用较好的农家乐业主提供贷款担保,帮助他们获得银行贷款。二是启动银行贷款资金。建议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突破贷款规模限制,扩大信贷额度,减小金融机构风险,逐步改善目前农村信贷市场资金利率偏高的状况。通过农家乐业主联保、互保等多层次担保,为农家乐业主提供更多的贷款。三是激活社会资金。采取城镇居民与农家乐业主联合建设的办法,鼓励城镇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的开发建设,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农家乐。支持农家乐业主之间开展互助互建、合伙经营。四是促进资源变资本。对处于什邡乡村生态旅游区和绵竹沿山乡村生态旅游区规划区内的,按规划要求、扩大规模、打造休闲度假乡村生态旅游的农家乐业主,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农村房屋所有权证、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宅基地证)、林权证“四证”。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使农户能够利用宅基地、自留地、林地或部分承包地抵押贷款或引资入股,获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资金。

3.用好土地资源,推进德阳市乡村生态旅游持续发展

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一是盘活土地存量。要把现有农家乐恢复重建与农房重建结合起来,在农房重建时充分考虑今后开展农家乐经营的需要,建筑庭院式农房,发展庭院式经济,一旦市场复苏,这些重建的农房可以立即投入农家乐经营。二是扩大土地增量。借鉴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经验,建立农村宅基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的土地管理机制,通过拆院并院,土地整理,将林地与分散低效使用的农村宅基地流转变为发展农家乐用地。同时用好灾后重建土地政策,为农家乐恢复重建提供更多的经营用地,为打造星级农家乐打好基础。三是发展规模经营。加快土地流转,集约使用好土地资源。通过农户自建合作社、组建股份公司、引进社会投资等方式,对能集中开发的旅游景区,实行集中开发、连片打造,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提高档次、层次,提升竞争力,争取市外、省外客源,做大整个乡村旅游市场。

4.加强环境建设,推进德阳市乡村生态旅游快速发展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措施,应进一步加快建设。一是提升硬环境。加强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对路、桥、水、电、气、公共卫生间、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加强乡村生态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乡村生态旅游导向系统,在主要道路设置宣传牌、指示牌。加强乡村生态旅游市场前瞻性研究,着眼长远建设好乡村生态旅游基础服务设施。二是优化软环境。加强策划,充分利用绵竹汉旺、什邡红白等地震遗址,开展好地震遗址旅游,并以此促进山区和沿山地区乡村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加强宣传,加强营销,组织各类节庆活动,带动人气恢复。三是开展生态修复。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分期治理、修复和环境保护规划,对地震中形成的危害较小的堰塞湖进行加固和保护,对毁损的林地进行修复,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自然风景资源。

5.加大扶持力度,推进德阳市乡村生态旅游有序发展

加快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各级政府和各级各部门要今天不加大扶持力度。一是财政奖励支持。各级财政要对对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行动积极、经营良好的典型给予奖励,以点带面,激励农家乐业主积极投入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二是创建星级农家乐。对农家乐业主及其骨干员工免费进行《星级农家乐的评定与划分》标准、服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支持农家乐业主积极争创星级农家乐。三是搞好指导服务。做好地质灾害评估,对处于地震断裂带或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地区,尽快提供专业部门的评估意见,为农家乐重建选址提供指导帮助。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安排、咨询和宣传,让农家乐业主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上少走弯路。加强抗震房屋的建筑设计,为农家乐业主提供多种类型的抗震建筑。四是减轻税费负担。对地震极重灾区的绵竹市、什邡市龙门山区的农家乐业主,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上减免一定税费,帮助他们积极有序地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随着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乡村生态旅游在空间集聚的同时,也出现了空间竞争。因此,当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求各镇、村,甚至是各区(县)之间跨地区的联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形成特色,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进一步推进德阳市乡村生态旅游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8:旅游规划与开发范文

关键词: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改革;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674-9324(2012)10-0054-02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在整个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贯穿整个旅游管理知识体系的作用。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新的形势下,该课程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基于这一认识,课程组自2005年以来,开始了《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经过多年探索,初步建立起反映现代旅游业发展要求,体现旅游管理学科和规划学科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

一、科学认识课程教学改革要点

课程教学目的与特征是准确定位课程教学改革目标与方案的基本依据。旅游规划是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旅游规划学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集旅游吸引力、旅游客源、旅游支撑和保障、旅游企业等子系统集一体的旅游目的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强调在旅游地开发和发展过程中必须综合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推进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规划的实践证明,好的规划来自好的策划,好的策划来自好的理念。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会有好的理念、好的策划和好的规划。因此,将科学发展观引进课堂,统领《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开展本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从课程的学科特点来看,旅游规划学科是涉及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能正确认识旅游的系统性和差异性,还要求学生能在相关分析中,掌握旅游规划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在整个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贯穿整个旅游管理知识体系的作用,因此如何利用本门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旅游学研究方法和综合素质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同时,由于旅游规划学科体系尚未发展成熟,不同学术观点和学派之间争论较多,导致学生在理解知识点时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中如何因势利导,博众家之长,使学生能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成为本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内容。

此外,本课程的授课时间在大二下期或是大三上期,这一时期正是学生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转化的时期。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学生在基本适应大学教学之后,其学习能力结构应在这一时期实现一个提高,即由单纯的学习能力向“学习+研究”能力转化,由单向的知识输入型向输入、加工、输出型转化。因此,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和督促学生适应这一变化,实现从专业的基础知识学习向系统化、深入化的专业知识学习的转化,是开展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另一重要内容。

二、全面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施教学的关键,因而开展课程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实施教学内容改革。根据《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改革的目标,并结合旅游规划学科发展的方向,课程组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优化。

(一)重视课程教学的教育功能,体现课程教学内容的思想性

专业课教学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引导学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态度,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旅游规划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突出教育功能。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本着寓德教育于教学之中的原则,将思想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之中。例如在讲授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时,结合《旅游资源学》的教学内容,再次向学生强调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强化民族自豪感和持续发展的理念;又如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在中国旅游业现有的产业定位和发展现状,从而强化学生对专业的忠诚度和参与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二)重视引进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体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教学内容必须反映本学科的最新学术成就和学术动态,只有不断地引进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去充实更新教学内容,才有可能使学生接触到本学科的前沿,保证教学水平的先进性。旅游规划作为对旅游地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其目的在于实现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更应该在理论方法上以一定的先进性作为总体要求,而从当前旅游规划的发展来看,各种先进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实践运用也是越来越广泛。针对这一课程特点,近年来课程组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中,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内外旅游规划学科一些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如增加了旅游体验、目的地公众参与等内容;另一方面也相应压缩或删除了教材中一些相对比较陈旧或与其他专业课程重复的教学内容,如弱化了旅游市场营销的内容,使课程知识体系进一步完善。此外,在教学中还对于一些有争论的理论或观点,力求进行全面的介绍,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加以认识和理解,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学术分析能力。

(三)强化服务旅游规划建设管理,突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旅游规划学科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实用性强。课程组在教学中相应增加了旅游规划制图、旅游用地分类、旅游地产发展等应用性很强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旅游规划教学中,结合我市某县旅游规划编制实践,阐明了旅游地产发展是指以服务旅游度假休闲为目的的房地产开发、营销模式,分析该地发展旅游地产的有利条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树立正确的旅游地产发展理念,科学编制旅游用地发展规划,坚持土地制度创新发展旅游地产等对策建议。这一教学内容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使同学们对旅游地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习积极性也得到调动。

三、构建参与式教学模式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旅游规划的基础理论,更强调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前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并具备一定的旅游规划设计动手能力。为此,课程组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强化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

(一)组织旅游规划专题讨论

旅游规划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不断在创新的学科。在规划的实践中,理论上讲每一个规划都应该有所创新,而这也是当前旅游规划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中教学,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为此,在教学中,课程组老师每学期会安排3~4个课时,组织学生结合重庆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问题展开专题研讨。如在关于都市旅游规划知识点的教学中,围绕重庆主城区“两江四岸”的旅游开发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讨。在讨论前,老师会发放相关参考资料,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新观点、新见解。通过讨论,提升了同学们的规划理念,开拓了规划视野,启发了规划思维。

(二)建立旅游规划实习基地

旅游规划实习基地是旅游规划教学的特殊课堂,建立旅游规划实习基地是加强旅游规划教学实践环节的客观要求。如在我市南温泉景区,建立了南温泉景区旅游规划实习基地,指导学生在景区参加一系列野外实习,包括景区旅游资源分类调查,旅游客源市场调查,景区旅游发展现状调查,要求学生在调查后完成南温泉景区旅游发展规划,绘制相关规划图件,并将其中较优秀的作品递交南温泉景区管委会。通过这一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对旅游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三)参与旅游规划科研课题

如前所述,旅游规划更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而让学生参与老师的旅游规划课题,可以让学生真正体验规划设计过程,加快对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近年来,课题组结合授课老师的科研课题,先后组织部分学生参与了重庆市旅游农业发展规划、重庆市“两江四岸”旅游发展规划、渝东南旅游发展规划修编、武隆县仙女山景区旅游发展规划等课题,让学生参与从课题招标、目的地调研到规划文本编制、图件制作的全过程,实现教学和科研的双向交流。此外,课程组还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前店后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前店后校”模式,与重庆丙正旅游规划咨询公司等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在规划公司参与旅游规划项目,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

四、结束语

我院的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改革已进行了多年,现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但至今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未来随着旅游规划学科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以及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本课程教学改革将任重而道远,仍需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力,邱道持,杨庆媛。综合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

[2]马勇,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王艳平,郭舒。旅游规划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4]高素芳,王绪根。《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8,(4).

[5]孟庆玲。在专业课教学中如何渗入思想品德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0,(13).

[6]楮亚平。地理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7]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篇9:应急演练计划

为了保障电梯乘客在乘梯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得到及时解救,避免因恐慌和非理性操作而导致伤亡事故,最大限度的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以及设备安全。我司以安全月为契机决定于20xx年6月16日开展电梯应急救援演习,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组织机构

成立电梯应急救援演练指挥小组

组长:杨占强

组员:杨丽、李晶

二、参观演习单位

天津滨海高新区管委会、天津滨海高新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三、演习时间

20xx年6月16日14:00开始

四、演习地点

1号楼3层3号电梯

五、演练内容

20xx年6月16日14:00,1号楼3号在用电梯突然出现断电故障,电梯被迫停运,3名乘客(苏丽、吴军)被困电梯中。乘客立即按下了电梯内的报警按钮,与监控室人员(齐骥)取得联系。中控室立即通知工程部和安保部电梯困人相关情况,工程部和安保部3分钟内赶到现场进行救援。工程部用三角钥匙将电梯门打开将被困人员解救出来。在解救过程中,中控室人员通过电梯对讲持续安抚被困人员,并及时将被困人员情况告知现场救援人员。安保人员在一层3号电梯门放置伸缩带进行围挡。被困人员解救出来后,客服人员对被困人员进行询问安抚,工程人员在对电梯进行检查,确保无异常情况后,电梯重新运行。

六、演练步骤

1、20xx年6月16日14:00,组长宣布:“20xx年安全月电梯应急救援演习开始。”

2、工程部赵立群将停止在1号楼3层的`3号电梯进行断电。

3、被困人员苏丽按报警按钮,说:“电梯故障,请救援。”

4、中控室齐骥接报警电话并调取3号电梯监控。齐骥说:“您好,您是被困电梯了吗?” 苏丽说:“电梯不动了,我们两人被困。”齐骥

说:“您不要进行任何操作,不要紧张,我通知工程部进行救援。”苏丽说:“好的。”

5、齐骥用对讲机通知工程部和安保部3号电梯困人,并通过监控观察电梯内相关人员情况,持续对轿厢人员进行询问安抚,并通知1号楼大堂安保人员对1号楼1层3号电梯门口用伸缩带进行围挡

6、工程部陈炎和纪华尧接到困人通知后,3分钟内到达现场,进行救援。到达现场后陈炎报齐骥:“工程部已经到达现场,开始解救被困人员,请用监控观察轿厢内人员情况。”齐骥持续将轿厢内情况报工程部。

7、工程部成功解救后,客服人员对被困人员进行询问安抚。陈炎报齐骥:“人员已经成功解救,被困人员无任何异常情况,我们正对电梯进行检查。”齐骥:“知道。”陈炎报齐骥:“我们已经对电梯进行检查,无异常情况,可以恢复使用。”齐骥:“知道,1号楼大堂安保人员将1层伸缩带撤回原位。”

篇10:我的大学生活个人规划

大一:学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毕竟自己还是学生吗,由于自己刚离开高中那种没有自由的学习环境,我务必为自己时间做好合理的安排。

首先是两项重要的课程:英语,计算机。这可都是我的弱项,因而花费的时间要多些。坚持每一天早上读英语背单词,多看英语杂志提高自己的阅读潜力,常听英语广播提高听力水平。再者计算机我对它一点也不熟悉,因而我会多加写上机练习,并且完成老师留下的任务。将计算机补上来。

还有便是基础课了,它们但是专业知识的地基。所以要在大一打好基础。当务之急,就是对自学潜力的培养。大学老师讲课的速度快的惊人,所以自学成了必不可少的步骤。做到坚持每一天预习当天的任务课下及时复习巩固,认真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塌实做好每一步。

新的环境新的起点,大一我要改变自己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习惯。我要用心参加学校的活动增强交流技巧,和老师同学以及比自己早步入大学的师哥师姐们进行交流,询问学习以及将来的就业状况,同时也能提高我的人际沟通潜力。

大二:同样在学习上,我要对自己一无所知的专业课进行努力学习,做到从不知到认识,熟悉再到掌握能灵活运用。可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最好能在课余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职责感、主动性和受挫潜力;继续增强英语口语潜力、计算机潜力,透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并开始有选取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要开始有计划地广泛阅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大三:首要问题就是要明白自己面临的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打算考研,就应加大力度的学习专业知识,扩大英语词汇量,着手做好考研前的一切准备。另一条路就是就业。]azuowen.comn.cn[那就要求我把目标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同时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潜力。多参加和自己专业有关的的活动,与同学交流求职工作的心得体会,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也可向老师和一些毕业的人士请教求职的一些相关问题。

大四: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自己大学的学业任务。为将来的就业或是考研争取时间。此时最主要的就是对前三年做一个总结,对自己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做出果断的决定,为下一步做好充分的准备。

每一条规划都是一个目标,等待着我们去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健康的身体、用心的心态、敏锐的思维、坚定的信念是每一位规划者必备的素质。

篇11:旅游规划与开发

[关键词]中国;旅游规划;30年回顾;时代特点;学术前沿

30年来,中国旅游业经历了从旅游小国到旅游大国的历程,2007年接待入境游客1.3亿人次,创汇419亿美元,国内旅游16.1亿人次,收入7771亿元,旅游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位居世界第四。伴随这一过程的旅游规划为中国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面临很多新的挑战,需要认真反思、总结和改进。

1 中国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

中国真正的旅游规划是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大众旅游业发展而产生的,是在全国各地旅游发展浪潮驱动下诞生的,以北京大学陈传康教授,中国科学院郭来喜教授,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丁文魁教授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敏感地认识到旅游发展与旅游规划的社会需求以及对地方经济的重要性,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致力于地方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咨询服务和实践研究,对丹霞山、深圳市、华北海滨风景区昌黎段、江南水乡古镇、海南岛旅游开发与规划的研究等,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孙尚清教授对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等,可以说是中国旅游规划的先锋之作。回顾30年来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总结出4个明显特征。

1.1 2000年以前双线并行,摸索前进

20世纪80年代一方面旅游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百废待兴,旅游研究刚刚开始,旅游开发实践既没有理论指导,也没有成功经验借鉴,更谈不上旅游规划专业,从事旅游开发研究与实践者均是从相关学科转行过来。以地理专业为代表的旅游开发策划与以风景园林专业为代表的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为地方旅游发展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两条路线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同时推进,2000年之后两者开始走向融合,这种融合表现在规划思想、规划队伍组成、规划内容上。

1.2 2000年历史转折,旅游规划管理制度初步建立

20世纪90年之后,国外旅游规划理论与案例开始引进国内,国家旅游局为了适应旅游发展需求,开始邀请国外专家进行培训,1992年制定了《旅游资源普查规范》,2000年11月出台了《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旅游规划通则》,2000年11月颁布了《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2001年公布了第一批甲级旅游规划设计资质单位。这些标志着中国旅游规划进入规范化管理初级阶段。此后国内旅游规划设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涌现,多类型、多层次、多学科介入是旅游规划突出的时代特点,旅游规划的商业化行为引起关注。

1.3 国际旅游规划智慧的多层面输入

1999年四川省率先邀请世界旅游组织旅游规划专家编制全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国外旅游规划师开始进入中国,2000年云南省、山东省先后邀请世界旅游组织专家编制规划,此后一些城市旅游规划也邀请国外相关旅游规划咨询机构编制,在旅游度假区、开发区层面上很多国外景观规划设计公司进入,2001年《旅游学刊》编辑部在北京主办了旅游规划高峰论坛,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过去一段时间中国旅游规划的经验与教训,一些国际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旅游规划著作被翻译引进国内。

1.4 旅游规划的反思与理论总结

2000年之后,中国旅游研究的全方位拓展积极推动了旅游规划水平的提高,一批关于旅游规划理论、方法的论文和著作相继问世,一些大学设置旅游规划专业。旅游规划体系与内容基本健全,旅游规划理论、方法与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旅游规划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旅游规划的技术含量是普遍的专业共识。

30年来中国旅游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热点(图3),寻求一个又一个的突破,旅游发展不断走向新的台阶,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日益显现,旅游规划面临的挑战也与日俱增。在全国各地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庞大需求推动下,中国旅游规划走的是一条市场驱动、内外结合的道路,从没有规则到制定规则,从没有理论到总结理论、引进理论,从没有方法技术到多学科踩着石头过河探路前行,从国内驱动走向国外驱动、内外结合,从高校科研院所到旅游规划企业、境内外相关规划设计咨询公司、政府、相关企业等,共同托起旅游规划这轮红日。

主题公园为中国旅游带来了第一个兴奋点,度假区热带来了旅游房地产热,申报遗产热提升了对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认识,生态旅游热提高了学术界和政府对保护与发展关系的认识。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历史文化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旅游规划将承担日益艰巨的任务。

2 旅游规划的价值观

2.1 让每一个人梦想成真

旅游规划是建立在旅游需求的基础上,需求推动旅游业发展,要求旅游规划必须满足、引导旅游需求,旅游规划首先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让富人与穷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旅游梦想。

2.2 让好地方更精彩

对于具有先天优势的旅游区,通过旅游规划使其在空间拓展、结构优化、旅游形象、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更高层次的提升,旅游规划是一项管理系统工程。

2.3 让落后地方有信心

旅游规划的视野始终是需求导向的、向前的、区域性的、差异性的,在差异中寻求特色、突出优势,化平淡为特色,化腐朽为神奇,化劣势为优势,为落后地区寻求经济发展出路,从这个意义上看,旅游规划是一项经济系统工程,针对落后地区的实际情况,一方面通过发展旅游把地区整体推向市场,另一方面强调地区内部资源的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把能耗降到最低。旅游规划为地方经济发展构建了一条内循环与外向型相结合的经济发展之路。

2.4 让目的地走向世界

旅游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保护自然资源、挖掘整理地方文化,用地方文化丰富人类生活多样性,从这个意义上看,旅游规划是一项文化生态系统工程。尊重生态环境,尊重地方文化,尊重社区精神。

进一步提炼,旅游规划的价值观可以归纳为“锦上添花,差异取胜,梦想成真”12个字。

3 旅游规划的方法

3.1 旅游内涵的稳定性与动态性

旅游是什么?对这个词的理解时代特色最明显,旅游是观光、休闲、游憩,旅游是度假、娱乐,旅游是会展活动,旅游是离家旅行,旅游是一种精神需求,一种境界、一种心情,旅游是一种功能,旅游需要 服务,旅游是一种产业,旅游是经济。旅游具有多种含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都有自己的游法。如何规划?尽管旅游内涵丰富多彩,但经过这30年来的发展还是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观光、休闲、游憩。只要地球上存在差异,就存在观光;只要地球上有人,就存在休闲游憩。访问者观光度假与本土居民休闲游憩是旅游研究与旅游规划历来关注的焦点。

3.2 旅游规划的4个共性

依附性:旅游本身是一种活动、一种行为、一种精神需求,需要特定的环境、空间、设施、吸引物来支撑。依附天成、依附经济,旅游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能动性:创意与创新是旅游规划的灵魂,发现差异,定位市场,完善功能,提升形象,是旅游规划生命力所在。

融合性:旅游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旅游规划的融合性,与景观、城市、产业、文化等各类物质或非物质文化的融合;

灵活性与规范性:旅游的敏感性决定了规划的敏感性、灵活性,同时,为了保障旅游规划市场的有序性,旅游规划必须具有一定的规范性。

3.3 旅游规划的多维性

(1)旅游规划是吸引人、找特色的规划,是面向非本地人的规划,在地方文化的保护上起到积极作用。适度规模的客流量是目的地生命力的基本保证,通过规划提高目的地吸引力,扩大影响力,增加目的地魅力;目的地开发需要策划,需要超前意识、区域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寻求特色、寻求突破,用概念吸引人、活动吸引人、项目吸引人、环境吸引人、服务吸引人。概念需要活动、项目、环境、服务来支撑。广告宣传营销很大程度上用概念感动市场、吸引游客。目前各类旅游规划中概念与形象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此出现4种情况:概念新项目旧,有概念无项目,有项目无概念,概念与项目相呼应。

(2)旅游规划是为游客服务、满足游客需求的规划,是需求导向的规划,“高兴而来,扫兴而归”,“不可不来,不可再来”等说明目的地没有满足游客需求。一方面要吸引游客,另一方面要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活动、环境、服务是满足游客需求的3个基本要素,全方位异质体验、细致入微的温馨服务是目的地成功的两个基本条件,从规划性质来看,部分服务已经超出规划范围。

(3)旅游规划是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划,稳定的生态环境是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既要吸引游客,又要防止对生态环境的过度冲击,保护生态环境。旅游业的发展,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就是外来“物种”的侵入,对地方自然生态系统、文化生态系统造成冲击,加速系统的演替——正向演替或逆向演替。旅游规划的任务就是要寻求一条平衡发展的道路,是以旅游为导向的综合协调规划。

(4)旅游规划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社区发展的规划,任何一个地方发展旅游业都是从发展地方经济的角度提出的,是地方战略或区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旅游规划与景观规划的区别所在。旅游业是提升地方竞争力的产业、是知名度产业,不仅仅是接待服务业。

(5)旅游规划是提升目的地竞争力的规划,通过旅游规划对目的地进行包装营销,完善服务设施,优化服务环境,全方位展示目的地多重形象,增强目的地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6)旅游规划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规划,在规划基础研究与目标战略对策、设施规模、生态保护上必须是科学的,在形象策划与旅游体验上又是艺术的。

(7)在各类规划群体中旅游规划是专项规划,从规划内容来看旅游规划又是综合性规划。

4 旅游规划的职业感、规划师与主体地位

旅游规划要承担起社会责任、生态责任和地方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头重脚轻”、重策划轻影响研究,“中间大两头小”,形象、产品、项目策划篇幅大,市场与影响分析少,对旅游规划所存在的问题批评的多,有效良方少。旅游规划的责任不仅仅在于出点子,它的基本出发点是强调可持续利用,不同于单纯的保护规划、生态规划,在市场、特色、利用、保护之间规划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客观效果是把地方推向市场,起到加速地方国际化、市场化的作用,倡导的是一条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道路。

旅游规划师要成为社会认可的职业,至少要具备5个条件:对象(领域)、平台、技术、语言、规范(标准、规则)。

对象:相对独立的领域,如律师、会计师、城市规划师、建筑师、风景园林师等,旅游规划领域的确定取决于对旅游内涵的理解,泛化的旅游及旅游资源的概念对旅游规划职业的界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平台:同国家、国际认可的组织(管理、学会、协会等)相对应。

技术:社会认可的相对独立的技术领域,显示自己的专业特长。

语言:作为一种职业,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与知识结构,要有自己的专业语言和词汇。

规范:行规,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和技术规范,道德约束与社会责任、生态责任感。

对照这5个条件,旅游规划还需要作出进一步努力,特别是在对象、技术、语言、规范等方面还需作出进一步明确和界定;在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规划与策划的不同,策划是开放性的、发散思维的,强调价值的挖掘、理念的创新、新颖的提法、项目的创意,而规划是理性的、收敛的、约束的,在社会文化系统、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框架下提出可操作的途径。规划是建立在策划的基础上的。

由于旅游业在我国发展比较晚,有限的国土已划归各部门管理,旅游发展的用地空间成为一个突出的矛盾,一方面旅游管理部门需要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打破已有的行业格局、土地格局,重组“天下”,重新调整资源归属显然是困难重重,有些地方政府力度大,重组比较顺利,有些地方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重组难度比较大,进而成为一些地方发展旅游业的体制因素。目前旅游管理的空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行业管理与目的地管理,经过几年的调整行业管理相对比较顺,而目的地管理难度比较大,林业、水利、建设、文物、宗教等各方利益主体的协调就是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旅游规划管理与执行的领域性的敏感问题。

在行业管理上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在旅游资源、旅游地与项目管理上主体地位模糊,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与协调。

5 旅游规划体系与规划制度

5.1 现行两套体系

这在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通则》中已有说明,旅游规划分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区规划。旅游区规划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分跨越行政区的区域旅游规划以及与行政区划体系相对应的旅游发展规划,不同级别行政区需要编制同一类型的发展规划,旅游区建设规划体系是同一旅游区规划的3个层次,同一旅游区一般需要编制3个不同层次的规划。这两套体系基本保证对旅游发展的引导作用。但在实际规划实践中,呈现规划形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存在3个 整合3个强调的问题。

3个整合:

旅游规划的行政体系与旅游发展区域规律的整合。在国界范围内旅游者空间分布是具有区域规律性的,不受行政区划的制约,而旅游发展规划是按行政区划编制的,两者有一个错位问题,必须加强整合。旅行社的导向与旅游区特色共同决定旅游区生命力。

旅游发展规划与旅游区建设规划的整合。在发展规划指导下编制建设规划是明显的道理,但在具体的目的地规划编制过程中,这一原则的执行大打折扣,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发展规划深度不够,对特定的目的地规划没有指导意义,两者衔接不上;二是分别由不同单位编制,或主管领导的变动,对目的地的认识不同;三是管理不到位,执行力不够;四是环境的变化,发展规划编制几年后才编目的地规划,社会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均已发生很大变化,发展规划已经滞后,不具有指导意义,等等。从规划有效性来看,必须保持发展规划与建设规划的整合,整合点在哪里?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性质、特色定位与大项目设置上,既要保证发展规划的执行力,又要保证目的地建设规划的灵活性、创造性,两者相得益彰。

总规、控制性详规与修建性详规的整合。旅游区建设规划是不是一定要走这三步?需要更深入研究。现在有些专家提出风景名胜区必须编制控制性详规,需要进一步明确;控制性详规是对开发建设活动的一种控制,风景名胜区编制控规也就意味着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活动的合法性,这是其一。其二是风景名胜区控规范围有多大,所有的区都要编制还是局部地区要编制,我们在崂山西麓风景恢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认识到对于社会经济环境比较复杂的风景区边缘地带来说,单纯强调保护是不可能的,必须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寻求一条平衡的发展方式,这时控规就显得非常必要,而对于以保护为主的景区来说就没有必要编制控制。

3个强调:

不同类型旅游区规划侧重点不同。特别是人造型与自然型、现代城市与历史城镇等,旅游规划的任务与目的有很大不同。

不同发展阶段的旅游区,其规划的侧重点不同。对于成熟型的旅游区,其面临的问题不是建设问题,而是市场开发与经营管理、旅游要素的优化组合问题;对于新兴旅游区,怎么建、建什么是其面临的突出问题。

不同行政级别、不同地域范围的旅游区,规划内容与方法也不相同。对于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不同级别的旅游区,必须强调其侧重点、强调其针对性、强调其有效性。

5.2 未来3套体系

未来的中国旅游规划将是3套体系:旅游发展规划体系(面向访问者的规划体系)、休闲游憩规划体系(面向居民的规划体系)、旅游区建设规划体系。这是旅游规划建立在市场需求基础上的必然要求。尽管居民与访问者有可能共同使用同一游憩设施或游憩地,但从本源意义上来看两者具有本质不同的意义。

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应分3类:跨行政区旅游发展规划体系、行政区旅游发展规划体系、专项产品规划体系,在中国的国情下按行政区编制旅游规划容易操作,目前以省级旅游规划、市县级旅游规划编制为主,主要是为各级政府所用;专项产品规划体系是未来中国旅游规划的一个重要趋势,从国家和区域(省)的角度优化资源的利用,建立各具特色的产品基地,如度假基地、漂流基地、登山基地、独木舟基地等。休闲游憩规划体系是城市健康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城市居民的健康需求、社会交往需求、生活质量需求而建立的空间体系与经营、管理体系,欧美很多城市均编制了城市休闲游憩系统规划。

在各类规划中,市场、产品、产业、可持续发展是4个最基本的共同问题。

6 旅游规划的学术前沿

旅游规划未来发展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内功,即旅游规划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环境,即国民经济社会与政治环境。从旅游发展的历史来看,旅游需求规模日益增大,旅游形式日益多样化,人类社会从狩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至闲暇社会,从物质财富的积累转向精神生产与健康的追求,旅游规划必须保持时代需求与发展变化的敏感性。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文化发展的需要,适应资源保护的需要。

6.1 旅游规划基础理论研究

旅游规划要有自己的核心支持学科与核心技术,这是旅游规划作为一门学科与专业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旅游规划职业化的基本条件。笔者依然认为游憩学是旅游规划的核心,旅游规划一方面要建立在多学科研究基础上,建立在旅游发展规律基础上,另一方面要有自己的词汇与语言,提高旅游规划的科学化水平。旅游规划创意与创新要建立在发展概念与地域化、空间化、形态化途径结合上,这样才能体现旅游规划的专业性。

6.2 各类旅游行为及旅游区发展规律的研究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直接影响目的地市场结构及服务设施布局,观光、度假、休闲等行为模式明显不同,乡村、城市、度假区、风景区、主题园等目的地旅游发展规律也不相同,必须探索不同性质旅游地的规划模式。特别要加强旅游规划两头的研究:旅游资源市场评价、市场需求预测与旅游反作用深度研究。

6.3 旅游规划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资源调查与评价、市场调查预测与统计分析、产品与形象设计等是旅游规划中的核心问题,现有的分析方法与技术不能适应旅游发展的需求,必须改革;总结旅游规划的实践经验,提高旅游规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新方法、新技术武装的旅游规划在规划市场竞争中将会失去规划竞争力。

6.4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

这是旅游规划首要的研究任务。可持续发展不是一句政治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战略。旅游业是消耗能源和资源的产业,是使用土地的产业,旅游规划不仅仅是关注旅游者、关注旅游业,更重要的是关注地方居民,旅游业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一种策略,这是旅游规划观念的重要转变。20世纪后期兴起的旅游规划更多关心的是如何吸引旅游者到一个特定旅游目的地去旅游的问题,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搞好市场开拓和促销活动吸引更多游客方面。21世纪的旅游规划要承担社区发展的责任,旅游业融入到城市和社区的发展之中,保护与永续利用自然与文化资源。

未来旅游规划的重要变革就是两个拓展。内涵拓展:从观光转向游憩,从经济回归生命的本质,关爱生活,关爱健康,关爱社区居民。外延拓展:从旅游作用的规划转向旅游反作用的规划。要适应这样的变革,旅游学科必然随之调整,从现有的旅游系将逐步分离出闲暇科学系,休闲学系,游憩学系,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与管理系,遗产保护、利用与管理系等。建立旅游规划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体系,鼓励旅游咨询公司的有序发展,拓展旅游专业学生的高层次就业渠道。

7 结语

老龄化、休假时间延长、生活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自驾车增多、城市化、国际化等将是未来影响中国旅游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30年来中国旅游研究领域的全方位拓展为旅游规划水平和旅游规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旅游业在以国内旅游为主的同时国际化程度将不断提高,旅游产品体系结构更加合理,一流资源基本均已开发利用,在未来发展中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经营管理水平的改善而增强,二三流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活力,户外游憩基地建设成为必然趋势,也是二三流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俱乐部化是户外游憩基地建设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篇12:农家乐规划

为加快我县农家乐旅游建设步伐,促进全县旅游业健康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思路

“农家乐”是指以乡村农庄和农民家庭为基本接待单位,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以旅游经营为目的的旅游项目。发展农家乐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吸引外地游客、集聚人气,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氛围。

我县发展农家乐旅游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健康休闲开发为重点,以山区自然生态和乡村民俗特色两大优势为依托,以产业发展、百姓受益为目标,坚持培育重点、扶持重点的原则,按照统筹规划、全面启动、政府引导、农户自愿、分类指导、示范带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思路,逐步把农家乐旅游培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增长极。

二、建设类型

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农户基础条件、经济水平和区位特点,宜改则改,宜建则建,改建并重,改建结合,探索适合不同类型村庄、农户的农家乐建设途径。

对自然风光、生态环境优美的村庄。以侯家庄乡杏峪、招乜、平头铺、岗底村等为代表,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综合考虑吃、住、行、摘、憩、嬉等配套设施,利用地势地貌、自然山水与田园风光,依山建房,就势建景,浑然天成,新建筑与古建筑融为一体。

对历史文化、建筑风貌、民俗风情突出、特色鲜明的村庄。以乡村、镇村等为代表,积极探索产权置换、政府补贴、农民改造等方法,重点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充分挖掘当地的民俗文化,将当地特色民俗文化融于建设之中。

对景区周边、城镇周边、交通干道沿线,区位条件优越、通达性好、进出交通安全便捷的村庄。以城区、东庞矿以及国、省道两侧,尤其是隆昔线两侧山区四乡镇为重点发展区域,以特色饮食为切入点,引导农家乐建设。

三、目标任务

农家乐建设应具备“五个基本条件”、达到“六个好”。“五个基本条件”即:乡村干部群众对发展农家乐有热情和有信心;村领导班子要有较强的战斗力;交通方便、通讯无障碍,游客可进入性强;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各项资源比较丰富。“六个好”,即:构建一个好环境;保持一个好的当地特色饮食文化;管理好一个农家菜园;选用好食品材料;落实好一个卫生制度;建好一个高标准卫生间。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计划利用五年时间,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分期分阶段完成目标任务。

第一阶段(-年):启动培育阶段。各乡镇要利用自有或租赁农家房屋、院落、场地通过改建、新建、巩固提升等方式,使第一批农家乐经营户发展起来,示范带动其他农户发展农家乐。年,每个乡镇要发展10家以上农家乐旅游经营户,其中重点发展5家高标准农家乐示范经营户,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山区四乡镇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上述目标的基础上,再发展培育一定数量的农家乐经营示范户。到年底,全县农家乐经营户达到100家,其中高标准的达到50家。年全县农家乐经营户达到200家,其中高标准的达到100家。

第二阶段(-年):迅速发展阶段。到年底,全县发展农家乐旅游经营户力争达到300家,使农民从农家乐旅游业中获得明显的经济利益。

第三阶段(年):完善普及阶段。年,推行以“乡村特色,现代经营”为指导,创建农家乐服务中心“统一管理”的新模式,农家乐旅游发展形成良好态势,全县发展农家乐旅游经营户力争达到500家以上,努力打造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四、工作要求

(一)科学编制规划。根据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农家乐发展总体规划;根据不同层次消费需求、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和农户家庭经营能力,按照“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龙头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编制农家乐旅游产业发展详细规划。

(二)体现本地特色。农家乐项目的建设应符合我县农家乐发展空间布局,依托重点景区与重点农业、新民居、经济沟建设相结合,抓住自身特点来定位,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农家乐发展格局。应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体现地方民俗特色,重点突出特色,开发适应城乡居民崇尚自然、向往田园生活以及求新、求特、求变消费需求的健康休闲旅游项目。

(三)强化环保意识。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重点旅游景区内的农家乐发展应符合旅游区规划。在环境敏感区域内的农家乐建设项目方案编制,必须有环境影响评价,办理环保审批手续。

(四)注重安全防护。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家乐特色村(点)、经营户防火防灾等旅游安全意识,加强危险路段、涉水项目、厨房防火、休息场所等安全隐患排查,完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坚决杜绝卫生、消防、食品、接待设施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游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五、政策措施

(一)落实优惠政策。县工商、税务、公安、卫生、消防、交通、水务、人力资源等职能部门对发展农家乐经营户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办理证照手续,减免县内有关规费。同时,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在农村新民居建设、沼气、一厕三改、饮水安全、乡村道路、村庄绿化、农网改造等涉农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要与农家乐建设工作有效衔接,集中向农家乐示范村、户匹配项目、投放资金。

(二)金融信贷支持。县农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研究制定农家乐建设信贷办法,实施农家乐建设贷款优惠政策,简化贷款手续,增加对农家乐经营户的有效信贷投放,解决农家乐发展过程中所需的资金问题。

(三)用地政策支持。在符合农家乐规划布局的前提下,鼓励农户利用住宅或旧宅基地、院落改建成农家乐,对利用农村闲置地、未利用地新建农家乐的优先提供用地支持。但不得以借发展农家乐为名侵占土地用于其他建设。

(四)吸引社会投资。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赞助等方式支持农家乐建设。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户)企自愿、互利双赢”的原则,进行农家乐旅游开发,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县政府成立县农家乐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县旅游、公安、水务、交通、国土、农业、林业、发改、农办、建设、规划、开发办、环保、工商、卫生、食药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主要负责农家乐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农家乐管理中涉及全局性、政策性问题的协调和处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县旅游局,办公室主任由县旅游局局长兼任,负责产业发展的指导、服务和行业管理;编制农家乐发展的规划、星级评定标准等有关管理办法;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农家乐发展和服务工作,形成服务和管理的合力。各乡镇政府都要明确一名乡镇领导同志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篇13:农家乐规划

一、现状及特点

一是发展氛围浓厚。市县各级把“农家乐”旅游发展作为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引导,力促发展。《××××市人民政府关于实现旅游业突破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开发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南郑、勉县、洋县、城固、略阳等县制定了加快农家乐建设的通知、意见,党委、政府领导经常听取汇报,实地调研,提出要求,解决问题,并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学习考察,推动“农家乐”旅游快速发展。

三是经营效益明显。由于“农家乐”旅游适应市场需求,从一推出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略阳县涌泉山庄接待游客3万人次,实现收入近10万元;勉县天荡山休闲庄接待游客4万人次,实现收入38万元。今年“五一”小长假,西乡县樱桃沟平均每户每天“农家乐”接待游客80人次,旅游收入达2400元。

四是发展形式多样。从经营方式来分,我市“农家乐”主要有家庭开发经营和业主承包经营、租赁经营三种形式。家庭开发经营的“农家乐”投资少、规模小,投资主体是农民,如洋县长青一华阳、城固桔园、西乡樱桃沟、南郑大汉山等地的“农家乐”。业主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的“农家乐”投资规模大,服务设施较为完善,投资主体主要是本地或外来客商、企业,如汉台区的陕南植物园、勉县的龙潭山庄、城固县的香格里拉休闲中心、南郑县的大杨度假村等。从产品类型来分,我市“农家乐”主要有“客栈型”和“度假型”两种形式。“客栈型”农家乐主要在国省道沿线、景区附近,为游客提供食宿,由家庭开发经营;“度假型”农家乐主要位于城郊结合部,在满足游客吃住的基础上,还能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活动,由业主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

五是经营管理规范。城固、留坝、佛坪等县制定了《“农家乐”管理办法》、《“农家乐”建设标准》,南郑、洋县等县制定建筑风格、店名标牌、人员服装、特色菜肴、餐饮价格五个统一,略阳县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确保“农家乐”健康有限发展。加强从业人员的旅游知识、服务礼仪、食品卫生、经营管理等业务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文明素质和服务水平,推动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农村旅游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

二、问题和不足

1、认识不到位,政府主导力度不够。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没有被普遍认识,农业与旅游发展结合不够紧密,降低了“农家乐”旅游的丰富性。政府在引导“农家乐”自筹、自建、自营的同时,在基础设施完善、资金引导投入等方面作用发挥的还不充分,在规范经营、市场监管上还存在着脱节现象。

2、普遍缺乏规划,城市化倾向明显。目前大多数县区对“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没有制定规划,存在着盲目性和无序性开发,层次低下,品位不高。有的“农家乐”与当地农村资源和风土人情脱离;有的“农家乐”只重规模,不讲质量,粗制滥造;有的“农家乐”开发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原则,贪大求洋,追求豪华,不土不洋,不伦不类。

3、缺乏文化内涵,项目同质单调。由于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挖掘不够,加之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我市“农家乐”存在功能单一,缺少特色。经营项目同质雷同,绝大多数是停留在提供餐饮和住宿的低层次上,仅限于“几间房子、几张桌子、喝喝茶、吃吃饭、打打牌”的经营模式,真正由“农家乐”提供的具有我市浓郁民俗文化特色旅游项目和参与性强、健身绿色休闲项目极少。

4、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滞后,存在安全隐患。目前我市“农家乐”在可进入性、村舍环境、食品卫生、安全用电等方面不尽如人意。一些“农家乐”外部交通较差;一些农村电线电路得不到改造和检修,消防设施缺少;许多“农家乐”基本的供排水设施和厨房设备不完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熟食混放;一些农户厕 所卫生条件简陋,给游客心理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5、市场意识淡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由于我市“农家乐”家庭粗放化、松散经营,小农思想严重,没有横向和纵向的销售网络,坐门等客,市场开拓意识不强。从业人员服务意识较差,服务质量不高,欺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

三、方向和对策

我市“农家乐”旅游今后发展的方向:

——“农家乐”以“农”为根。“农家乐”应以农业为根,业主是农民,通过自家的田地、果园、鱼塘等展示农村风貌、农业生产过程、农民生活场景,接待设施利用现有的宅地和生活设施改建或改善而成,庄稼照种、粮食照收,但却带来了人流,增加了收入。

——“农家乐”以“农”为形。“农家乐”应以家庭为单位,体现出“家”的形态,规模适度,不贪大求洋。对屋舍、庭院、厕所等设施进行改造,做到环境整洁、干净卫生、舒适温馨。

——“农家乐”以“乐”为魂。利用“三农”作文章,挖掘乡风民俗,设计参与性强的项目,如:简单的农事、农活、采摘、认种蔬菜等。

——“农家乐”以“富”为本。将农业功能转变为旅游功能,乡村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形成旅游市场,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增收增效目的。

我市“农家乐”旅游今后发展对策:

(一)提高认识,科学规划。各级要把“农家乐”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统筹和建设新农村的一条有效途径,纳入到旅游发展和农村经济整体布局之中,积极制定并利用好规划、扶贫、环保、基建等专项支持政策。旅游、农业、综开办等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协作,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县区要根据土地利用规划、村镇建设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原则,编制“农家乐”规划,发展一批“一村一品”、“一户一物”的“农家乐”特色村(点),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功能布局合理、内涵丰富的发展格局。

(二)加强基础,积极创新。一是加强以改路、改水、改电、改厕、垃圾排放等基础设施建设。把“农家乐”开发项目和各种支农资金挂钩,争取小额贷款用于农民旅游经营户。二是做好农家民居建设。要按照突出“农家气息”和体现“秦巴民居”特色的要求,分别对都市村庄型、景区依托型、田园风光型、湖泊水家型等类型的“农家乐”进行策划、设计,使其建筑的外观、色彩、装饰等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三是吸引多元投资。鼓励集体、企业、社会资本、农户、个人一起上,逐步形成村办旅游公司型、“公司+农户”型、“公司+旅行社+农户”型等多种发展模式,建立“农家乐”服务中心,不断提高“农家乐”经营户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集群发展,错位经营,多模式、多层次发展“农家乐”旅游,适应不同的消费需要。

篇14:师资培训计划

教师的素质是决定一切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因此我园注重对教师的师资培训,除了园内的师资培训以外,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兄弟单位组织的各种培训,从而达到提高教师自身水平的目的,具体计划如下:

一、请进来、走出去

我园为了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开设了分享阅读特色班,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让我们的分享阅读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把分享阅读的教学面逐渐推广,我园将请北京学前教育专家**来我园指导分享阅读教育的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园的省级课题进入结题阶段,我们将请师大学前系的幼儿教育专家教授王燕来我园指导课题的结项工作,给我们教师理清思路,指出工作的方向。

积极组织教师到市内参观学习,学习兄弟单位的长处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关注教师,分层指导

我园根据教师的`自身特点,对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教学经念的丰富与否分层培养与指导,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形成师徙帮扶结队的良好风气,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优秀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教师的作用。给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多给机会,多压担子,变压力为动力,推陈出新,使我园教师的师资水平不断提高。

三、各显其能共同进步

在音乐、午蹈、绘画等方面有特长的教师,我园组织这些教师在全体教师中进行技能传授,让更多的教师掌握不同特色的教学,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内容

3月4日下午:z教全体老师学律动

3月9日下午:z教老师学新操

3月16日下午:z教老师学新操

3月23日下午:z向教师传授绘画教学技能

4月7日下午:z向老师们传授化妆技能

4月13日:z在老师中进行安全教学活动展示

4月 请专家来我园指导工作

四、建立合理的园本教研机制

在业务园长及保教主任的组织下,每周二、三为我园的园本教研时间,教师们通过园本教研,解决一日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共同学习业务知识,推进我园教师的知识水平不断向前发展,使我园永远站在幼儿教育的前沿。

篇15:客房服务员培训计划

服务员培训计划范文

第一天 开欢迎会。人事主管带领熟悉酒店环境、内部组织机构(认识相关领导)。学习着装要求。学习礼仪规范。介绍本岗位的位置及上、下班时间、员工通道等等。

第二天上午大课,资深经理培训酒店意识。第二天下午开始培训酒店的应知应会。常用的礼貌用语及服务忌语。客房管理理论。

第三天 培训了解领、交磁卡的手续,了解房态、接听电话、敲门通报,使用磁卡开门,熟悉房间内物品摆放及设施设备与使用方法。

第四天 熟悉房型、朝向、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及掌握走廊过道灯,空调开启的时间和规定。

第五天 培训如何准备工作车及熟悉车上物品的名称、用途,了解清扫顺序,即打扫房、贵宾房、走客房、住房、请勿打扰房、空房,注:请勿打扰房一般在下午两点后进行打扫,先请领班打电话到房间询问客人是否要打扫,如无人可请领班陪同进去打扫。

第六天 培训查退房,遗留物品的处理,清扫客房的基本法,如抹尘要按从上到下,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抹布折叠使用,补充房内所需物品。

第七天 培训细节服务,如打扫住房需注意事项,打扫途中客人回来时的处理,以及遇到客人要求开门需注重的事项。

第八天 培训如何打扫卫生间,正确使用消毒药水,补充物品。

第九天 培训在工作中要学会自查,如物品是否有漏放,卫生间门是否呈45度,文件夹内信签是否4张。

第十天 培训如何填写清扫表及交班本,大垃圾每天如何清理,与洗衣房联系报送棉织品,及各营业点的电话号码和营业时间。新员工培训计划第十一天 培训整理工作间、服务台、公共区卫生、花木、地毯的保养工作。

第十二天 培训服务员的素质,如心理素质、职业素质、服务态度,不能因心情不好而影响工作,了解酒店领导和老顾客的名字、职称、习惯,以便在日后更好地服务客人。介绍以往有关案例,如动用客人物品等的后果。

第十三天 培训如何接收客衣、叫醒、加床、开夜床、服务。

第十四天 培训个性化服务,服务员应想客所想,急客所急,要注意保密宾客和酒店的一切事务,有关案例分析。

第十五天 消防安全培训。(注意:每天均安排实操课程,早晨要进行军训,第一天晚上要搞一个见面会,其余晚上安排集体娱乐活动。

第十六天 进行一次实际操作的全方面测试,并进行总结表彰,准备分岗。

服务员培训计划范文

一、培训目标

根据公司对餐厅服务员的工作要求,经过系统学习,培训优秀的服务人员,使培训过的服务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掌握餐厅服务基础知识和各项操作技能。

二、培训对象

公司各店在职服务人员。

三、培训课程

岗位培训课程设置采用能力模块组合,共设置公司管理项目、餐厅服务员职业素质、餐饮服务基本技能、酒水服务、上菜及分菜、撤换餐用具和餐厅服务基本程序等七个培训模块。

四、培训形式

半脱产,分期分批学习。

五、培训内容

1、公司管理项目餐厅服务员培训1.1讲究职业道德

(1)遵纪守法:了解和遵守公民的职责和义务,文明执业;了解国家提倡的“五爱”内容

(2)敬业精神:养成守时、守信、守纪的良好品质;养成尊老爱幼、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养成乐于助人、精益求精的良好品质

(3)从业原则: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

2 公司员工手册

3 公司管理制度

2、餐厅服务员职业素质

2.1职业道德及岗位职责:餐厅服务员的职业道德;迎宾员、看台员和传菜员的岗位职责

2.2顾客的饮食习惯与就餐心理:我国各地区的饮食习惯;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欧美亚洲人们的饮食习惯;宾客的就餐心理

2.3饮食卫生基础知识:公共饮食行业特点;公共饮食行业的卫生管理;服务员个人卫生要求;餐厅环境卫生要求;预防食物中毒;餐具洗涤和消毒卫生

2.4餐饮服务安全:火灾防范与处理:盗窃和意外事故防范与处理

2.5餐饮服务礼仪:礼貌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接待礼节;学会着装、卫生修饰要求; 学会正确的站立、行走、操作姿态

3、餐饮服务基本技能

3.1 端托技巧:了解托盘的种类及作用;掌握轻托和重托方法;学会端托行进步法

3.2 餐巾折花:了解餐巾作用与种类;餐巾折花基本技法;餐巾花的造型种类与摆放; 餐巾折花图谱

3.3 摆台服务:了解中、西餐摆台的基本要求

4、酒水服务

4.1了解中外酒水、茶叶及软饮料的分类及特点:了解中国酒水的分类、特点;了解外国酒水的分类、特点;了解软饮料的分类、特点;了解茶叶的分类、特点

4.2 酒水服务的技巧与程序:学会冰镇、温烫方法;注意斟酒顺序;掌握酒水服务操作要领

5、上菜及分菜

5.1了解菜品知识:了解中国菜的特点;了解西餐菜的主要特点

5.2 上菜与分菜:了解中西餐上菜的操作要领;掌握中西餐分菜的基本方法

6、撤换餐用具

6.1中餐台面撤换餐用具:学会撤换餐用具操作方法;知道正确的收台工作步骤

6.2西餐台面撤换餐用具:了解西餐菜肴与餐具、酒水的搭配规律;了解西餐台面撤换餐用具的特殊要求

7、餐饮服务基本程序

7.1掌握中、西餐接待服务:了解零点服务特点;掌握团体包餐服务要求;了解咖啡厅服务程序

服务员培训计划范文

培训要求;

一:培训期间要求工装整齐,人员整齐。

二:培训期间不允许佩带手机/香烟/钥匙以及员工三宝等硬物。

三:培训期间不允许说笑、聊天、乱动、有问题喊报告。

四:培训站位时、要以标准站立姿势站位、站位高到低一字排开。

培训时间60分钟

15分钟:全员形体培训:要求跨立要领{其中考核个别房间价位}

15分钟:贯彻服务员领位礼貌用语。

30分钟:培训人员中提出几名服务员来实际操作领位流程{其余员工继续形体}

领位礼貌用语:

一、晚上好,欢迎光临黄金北岸。

二、贵宾几位,有预定的房间吗?

三、贵宾您好,订房人贵姓或手机尾号是多少?

四、贵宾您好,为您安排中包可以吗?

五、房间价位348元,这后不开发票278元,您看可以吗?

六、贵宾您好,您的房间这边请,请跟我来。

七、楼层接待贵宾几位!

八、收到谢谢,晚上好,欢迎光临黄金北岸。

九、贵宾您好,您的房间这边请。

十、您的房间到了,祝您玩的愉快。

VT对客语言:

A,晚上好,欢迎光临黄金北岸。贵宾几位有预定的房间吗?

B1.五位给我安排个房间。

B2.有房间211在哪?

A2.贵宾您好,请问订房人贵姓或是手机尾号是多少?

{顾客说明信息后,服务员与主接核实确定房态}

A贵宾您好,您的房间这边请,请跟我来。

篇16:旅游规划与开发

关键词: 旅游小镇;策划;规划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一、美丽中国背景下旅游小镇的发展趋势

党的十首次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一富有诗意的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意味着人民生活要美丽、环境要美丽,旅游业是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新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限制大城市人口规模,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发展旅游业是小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特色旅游小镇的开发有别于一般小镇,需认清旅游小镇的特点,创新规划策略和技术。

二、旅游小镇的特点

旅游小镇是小城镇的一种重要类型,是指依附于某类具有开发价值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并以为其开发或旅游服务为主的小城镇。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旅游小镇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化民俗保留较好,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本底条件。

旅游小镇最本质特征是以旅游业为支撑, 旅游产业是小镇的支柱产业乃至主导产业。旅游小镇必须具备三大要素,首先拥有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生态环境良好,文化特色鲜明;其次区位条件满足旅游开发的要求,如大城市或景区周边或紧临主要的交通干线或交通站点等,具有旅游市场客源及其便捷到达的前提条件;第三是当地政府及民众具有旅游开发的意愿,并能通过各种方式,取得外部的技术及资金支持。

2、旅游小镇现状经济基础弱,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建设落后。

由于工业等其他污染产业发展较少,旅游小镇得以保持生态景观环境,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基础,同时小镇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现状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欠缺,与旅游开发的高标准设施配置要求距离较远。

3、旅游小镇设施开发建设标准高,旅游开发对外来投资依赖大。

旅游的服务对象是来自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和地区,人们对旅游服务设施的便捷、舒适性和文化体验性的要求甚至高于城市,旅游行业是对服务设施高敏感的行业,高标准的配置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是旅游小镇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标准必然高投入,旅游小镇完全靠自身实现旅游开发的难度大,同时从外部环境来看,旅游业需要有超前的眼光和丰富的行业相关性,因此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外部资金和外来投资者都会对小镇的开发产生深刻影响。

三、旅游小镇的策划

1、找魂――充分立足自身条件,找准旅游小镇特色定位。

旅游小镇的开发作为一个项目,要围绕“5W1H”的线索,回答在哪里开发(where),什么时候开发(when),为什么开发(why),为谁开发(who),开发什么(what),怎样开发(how)的问题。围绕这样的思考线索,立足自身条件,但不拘泥于周边,从宏观的角度寻求旅游小镇的总体定位、市场定位和形象定位。

确定旅游小镇的总体定位要“站得高、能落地”。深入分析小镇的自然、生态、文化、景观、民俗等资源,尤其是文化和民俗方面需深入挖掘,找到旅游小镇不同于其他项目的特质,以此为切入点,尽量避免与周边旅游项目开发的同质化竞争。

2、布点――策划小镇旅游产品体系,引爆旅游市场。

根据旅游小镇的总体定位,层次化确定旅游产品的结构,如哪些是面向高端客群,哪些是面向大众客群;确定核心旅游产品、引爆性的旅游产品、盈利性的旅游产品、配套性的旅游产品等。

旅游产品体系是对总体定位的落实和校正,旅游产品是否能支撑总体定位,反过来总体定位是否有条件能够实实在在的落在旅游产品上,这是旅游开发成功的关键一环,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后续规划、设计、建设等工作取得预期的结果。

3、运营――制定实施策略,保证小镇旅游可持续发展。

小镇的运营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有三个问题需要重点解决。首要一点是民生问题,旅游小镇开发的主体涉及政府、开发商、居民,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收入提高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同时在旅游开发中三者存在利益博弈关系,居民在各方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政府需要将民生问题作为旅游开发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城市发展与旅游发展之间建立良性关系,多方共赢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次是季节问题,季节性是大多数旅游地的典型特征,旺季欣欣向荣,淡季门可罗雀,旅游产品的设置和后期运营尽量延长旅游旺季,并设置可行的四季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第三是开发时序问题,旅游小镇的开发有别于旅游城市的“大而全”,追求“小而精”,前期开发可以了解旅游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指导后续开发,同时精雕细琢、原汁原味的品质更是凸显旅游小镇魅力的灵魂所在。

四、旅游小镇的规划

1、规划体系――城市与旅游规划体系有机结合。

旅游小镇为的规划需要将城镇规划体系和旅游规划体系有机结合。城市规划师在旅游策划方面的欠缺,导致只见建筑不见灵魂,对市场和产品的缺乏考虑,会造成项目的整体失败;旅游策划师对城市规划体系缺乏了解,响亮的定位,炫目的产品得不到空间落实,也无法实现初衷,因此旅游小镇的开发需策划先行,规划跟进,立得了意,落得了地。

2、景观风貌――文化筑魂,设计遵循文化。

旅游小镇的规划设计一定要避免千城一面,盲目国际化。对旅游地来说,游客的兴趣点在于发现环境、文化的差异,旅游小镇要吸引游客,文化特色是关键。空间氛围的营造给游客很强的代入感,建筑语汇、景观小品、室内装饰中的文化要素,是旅游规划设计中需要重点研究和挖掘的创作素材。

3、设施配置――设施超前,服务共享。

基于旅游服务对“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旅游小镇配套设施无论是从种类还是数量,都高于普通小城镇的标准,因此服务设施指标的选取不能完全按照《镇规划标准》确定,要综合考虑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包括旅游人口及因旅游发展吸纳的外来就业人口等),进行科学的计算。旅游小镇生态为基,小镇旅游人口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到小镇的生态承载能力,旅游设施的配置科学合理,适当留有余量,杜绝浪费。

五、结论与建议

旅游小镇的工作框架与技术路线框图

旅游小镇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不能直接套用小城镇的规划编制方法和建设标准,需要策划先行,找准小镇的定位和灵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旅游小镇的产品体系和实施策略,规划设计才有的放矢,具有落地性和可实施性。旅游小镇的市场引爆和品牌效应,必将带动旅游小镇实现真正意义的跨越式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编。小城镇规划标准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89.

篇17:旅游规划与开发

[关键词]旅游规划理念;发展历程;演变规律

我国以发展旅游为目的的旅游规划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旅游规划事业经过30多年的大发展,取得了大量成果,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规划实践的发展,关于旅游规划理论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旅游规划理念研究属于基础理论层面的研究,而旅游规划本身则更强调应用性,由于旅游规划学术基础薄弱,旅游规划学术方面的研究更多是从规划的主导思想、旅游规划战略等问题进行研究,对旅游规划的主导理念研究较少。

而旅游主导思想与旅游规划的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旅游主导思想更强调主观性,是以旅游规划者的角度和学术研究为出发点和依据,旅游规划理念则是以旅游者的感知和价值观为依托,强调旅游者在旅游活动和过程中的需求和感受,是反馈给旅游规划工作者的游客需求,对旅游实践有着更为突出的意义。

一、旅游规划理念的定义

目前学术界对旅游规划理念的研究不是很多,对旅游规划理念的定义也没有统一的认识。王艳丽等人认为旅游规划的理念是旅游规划中所具有的理性观念体系,是与旅游规划有关的价值观体系的综合,是旅游规划活动整体的价值观和理念。因此旅游规划理念可以定义为“贯穿于旅游规划整个编制、实施过程,对规划起着统领性、方向性、根本性指导意义的规划目的性思想”。

我们认为,旅游规划理念是从游客感知和游客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旅游规划价值观,是贯穿整个旅游规划编制过程和实施过程(包括旅游形象设计与定位、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商品开发、旅游景观设计、旅游营销与管理等方面)的对规划起着统领性、方向性指导意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二、我国旅游规划理念的发展历程

我国以发展旅游为目的的旅游规划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在30多年的时间里,旅游规划理念主要有5种,各个理念指导阶段并没有完全按照时间的推移来完成旅游规划理念的转变。在我国旅游规划发展的30多年间,各种旅游规划理念都有体现,在每个时期都有几种理念共同指导当时的旅游规划工作,也反映出旅游规划理念在我国发展演变的过程。

(一)“资源主导”理念

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旅游规划刚刚起步的时期,旅游发展战略、旅游景区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基本出发点都是以当地旅游资源的优劣,旅游资源的禀赋与组合为规划的主要依据,对旅游市场的分析、旅游产品的打造也都是重点突出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旅游战略制定、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开发措施和旅游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规划。

旅游规划的资源主导理念只停留在经济发展的肤浅层面,并没有过多的考虑旅游开发必须要关注的如对环境的破坏,对当地人文环境的冲击等方面,也没有从游客和旅游功能本身进行思考,这一时期的旅游规划将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作为唯一的规划依据。

在这一时期的旅游规划实践和研究中,并没有对区域文化和环境有足够的重视,只是沿用一种“就资源论开发,就旅游讲发展”的思路,导致了盲目开发。魏小安曾指出:在过去的发展中,形成了“全国办旅游”和“全民办旅游”的热潮。全国各地大兴饭店建设、大办旅行社,兴起了修庙挖坟之风、兴建游乐场之风。这就是资源主导的旅游规划理念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

这种资源导向型的旅游规划理念指导下的旅游开发并没有考虑到游客的真正需求和旅游偏好,只是单纯的以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等方法进行旅游开发,这种无视游客需求的规划即使拥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其规划后旅游产生的效果也一定会大打折扣。同时,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讲,单纯把旅游业当作经济产业来开发,也不可避免的会忽视旅游的发展对旅游资源的破坏,造成旅游开发对当地社会、文化、民俗等方面的破坏和影响。

很多规划都出现了规划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尤其是旅游市场与规划预想的偏差最大。由于缺乏对旅游市场的调研,缺乏对旅游经济规律的把握,缺乏对旅游管理的经验,这一时期的旅游规划普遍存在操作性差的现象。

(二)“市场导向”理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规划编制者开始摆脱单一以旅游资源作为旅游规划主导理念的桎梏,认为旅游开发要成功就必须符合游客的心理需要,满足市场需求才是旅游开发的必要条件,认识到客源市场的差异性旅游需求才是旅游开发成功的前提,旅游规划必须根据自身区位条件为前提进行分析,以自身旅游资源的类型为依托,细分为不同的旅游市场,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和消费层次开发规划相应的旅游产品、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等。此时的旅游规划依然重视旅游资源的基础作用,但是在旅游规划理念的指导方面更侧重旅游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对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的规划,更多的注重市场的需求而开发,而不是单纯就旅游资源而开发。

这一时期的旅游规划虽然比之前有了很大的飞跃,重视了旅游市场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成效,但是在旅游产品的设计,旅游服务设施的规划方面却很少体现人文关怀,尤其是对特殊游客的需求如残疾人、儿童、老人等,并没有考虑到他们的需求。但是对当时的旅游规划从业者也不能有太多的苛求,当时我国的旅游事业刚刚处于一个大发展的起步阶段,还处于旅游规划的粗放阶段,旅游规划行业还并没有与国际接轨,还没有吸取国外一些先进的经验,是我国旅游规划的一个必然阶段。

(三)“以人为本”理念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入的全面发展”。在这种宏观背景下,旅游开发和旅游规划者开始深切关注“以人为本”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和实践。“以人为本”的旅游规划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重视人文关怀,重视游客的心理感受和人文需求,强调通过旅游活动让游客在精神上得到放松,获得审美享受和丰富知识。“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在旅游产品的打造、旅游环境的营造、旅游设施的设计、旅游线路的安排以及旅游解说系统的设计等方面都体现人文关怀,就是以旅游者的需求为规划的重点和核心,要尽量满足旅游者的合理需求。

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让旅游活动真正回归到游客价值,让旅游真正达到休闲放松和休闲娱乐的功能,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获得审美和愉悦的感受,也让旅游目的地的居民从旅游活动中获得平等和公平的发展机会,使旅游活动能够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旅游者得到审美享受和休闲放松,旅游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当地居民获得平等的发展权利的和谐统一。

(四)“反规划”理念

“反规划”(Anti-planning)一词最初出现在《论反规划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俞孔坚、李迪华,2002)一文中,是由国内著名的景观规划师俞孔坚教授首次提出的。“反规划”的理念主要针对城市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对自然系统缺乏认识和尊重,以牺牲自然过程和生态格局安全、健康为代价的城市化过程,提倡尊重自然的过程,以自然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作为城市规划的前提。“反规划”思想要求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首先从规划和设计非建设用地人手,而非传统的建设用地规划。它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一种工作方法。

“反规划”理念应用在旅游开发中则是一种景观规划的途径和方法,是对我国旅游规划发展30多年来存在问题的反思,对旅游景区建设存在问题的反思。具体表现为旅游开发者在旅游规划内容中要有一个强制性的不开发区域,避免景区的盲目开发建设。

(五)“可持续”理念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虽然不是新生事物,但是在我国旅游规划中的体现和应用的时间却不是很长。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以保持生态系统、环境系统和文化完整性为前提的,在保持和增加未来旅游发展机会的条件下所实现的旅游发展。其内部特征是生态环境压力与社会环境压力小于旅游系统的环境承载力,其外部特征是增长连续性、系统稳定性和代际公平性,能接受环境与社会承载力反馈的规划体系。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全球性的旅游规划发展哲学,认识到环境是人类自身的环境,对环境的关怀就是对人类自身最好的关怀。在实际的操作中应将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内化于旅游规划体系之中,并在规划实施中实践、发展和完善这一理念,使之成为旅游规划编制实施的核心理念。作为一种价值观和指导理念,可持续发展观的理念是全面的指导理念,不仅指导旅游开发和规划,同时也对我们的旅游观念起到一定的引导和督促作用。采取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可以使旅游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都达到优化。

三、旅游规划理念演变规律研究

旅游规划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规划理念为指导,但是每个阶段旅游规划的理念又不是单一的和一成不变的。我们认为旅游规划理念的演变主要有以下规律。

(一)旅游资源始终是主导理念之一

无论旅游规划的理念如何演变,无论旅游规划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怎样的理念做指导,旅游资源都始终是旅游规划者要依托的重要规划理念,也是旅游规划最核心的要素,资源导向时期的旅游规划注重资源,市场导向、以人为本导向及“反规划”理念为指导的旅游规划仍然是以资源为依托。

(二)每个时期都有一个核心主导理念

资源导向阶段的旅游规划是以资源为旅游规划的基础,注重旅游资源的调查、分析与评价;市场导向阶段的规划则以市场需求进行资源开发,强调旅游规划应该“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人为本导向阶段的主导思想是可持续的以人为本观念,追求旅游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的综合优化……总之,在我国旅游规划30多年间,每个时期都有一个核心的理念作为旅游规划者的指导理念。

(三)不同时期的主导理念在不断变化演进

从旅游规划理念演变的过程和关系来看,每一个具体的旅游规划主导理念,都是在前一种理念的基础上演化产生的。是一种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变化,是旅游规划理念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时代潮流的结果。

从内容来看,我们所见到的旅游规划研究的主导理念演进,都是一个接着一个,也有在同一时期同时出现几种规划理念的。从资源主导理念到市场主导理念,从人本理念到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以后出现的“反规划”理念,都是在旅游规划发展到一定阶段,不断变化演变出现的。

(四)每个时期都有几种规划理念并存

旅游规划理念在演进过程中,都不是单独以某一个理念作为规划的指导理念,而是同时兼顾其他方面。如市场导向时期也同时兼顾旅游资源在旅游规划中的作用。在旅游规划主导理念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前一个主导思想与后一个主导理念是相伴发展、相互促进的。每一种新的理念出现,并不意味着以前的理念失去了指导旅游规划实践的功能,它们共同对旅游规划实践起着指导作用。

四、结语

由于缺乏统一的方法和标准,学术界对旅游规划理念的定义和界定却一直没有得到统一,存在很多争议,不同学术背景的研究人员对旅游规划理念的认识也各不相同。对我国旅游规划理念的演变过程和旅游规划理念转变的规律也缺乏概况和总结,本文从旅游规划理念的界定与我国旅游规划理念演变的规律做一些浅显研究。但是由于旅游规划理念研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相关资料缺乏,本文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

(一)旅游规划理念的定义及内涵还应做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旅游规划理念与旅游规划指导思想的区别应做更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篇18:开学学习计划

1.首先要全面掌握各部分的知识体系,这个阶段,看书的时候,要按照章节看,自己有条理的梳理知识结构,每章有几小节,每一小节有几个大的问题,每个大的问题里又有几个小的问题;

2.对于整理的知识体系,不要急于通过背诵的方式掌握,先把章节体系整理明白,在此基础上,针对问题,逐个进行理解的记忆;

3.理解记忆的时候,也要分层次,每个问题都是有层次的,按照层次进行记忆,针对每个问题的每个层次在进行分解,看看每一个层次里面有几个点,各个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有的是并列的,有的是递进的,有的是相互补充的,抓住关键词进行记忆;

4.每次复习的时候不要贪多,关键是记忆牢固、准确,反复的记忆很有必要,“重复是记忆之母”;

5.每天学习、记忆新的知识之前,先把前面的知识复习巩固一下,每一部分中,各个章节都是有内在联系的。

6.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错误并及时改错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复习或练习过程中,如果发现有模糊的知识点或错的,不理解的题时可以自备一个小本,在上面进行记录,然后利用之后的时间进行思考,然后完全独立的重新写下解题

过程并简单标注思路,这样会便于我们理解错题,加强吸收与运用。

另外,学习的心态很关键,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不要急躁,不要梦想一下子把知识全部掌握住,全部记牢,只有在反复的学习、巩固中,才会使知识学习不断深化,所以一定要,只有安静的心态才会有高的效率。

我相信好的心态+好的方法=好的学习效果!我一定会加油的!把握好最宝贵的时间,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

篇19:旅游规划与开发范文

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系统,使其免遭破坏和污染;保护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保护生物物种遗传基因的多样性或者保留自然历史遗迹纪念物。旅游是自然保护区的功能之一。在自然保护区用于科学研究之外,一般地区可对外开放,在游览中进行自然知识和自然保护教育,促进游人身心健康。区别于传统旅游的知识层面和游览模式,基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成为新型旅游形式之一。

新疆目前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35处;其中,8个为部级自然保护区, 22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5个地州市县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巩留野核桃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第三纪孓遗植物――野核桃及其生境,是自治区级自然资源重点保护区,2008年野核桃沟荣膺国家4A级景区。

一、野核桃沟生态旅游环境条件分析

1、自然条件

被称为“中生性植物群落博物园”的新疆野生核桃沟自然保护区位于伊犁州巩留县东买里乡,中天山的支脉――凯特明山北坡伊什格力克山东段的江嘎德萨依,海拔900―1800米之间,面积约1180公顷,是自治区级自然资源重点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不仅是我国唯一的野生核桃林,也是世界上已发现的两个野生核桃林之一。保护区从南至北,地势呈阶梯状错叠,由山地过渡为广阔的草原,在气温上表现为由湿寒山地逐渐过渡为较干旱的河谷平原,从中山到低山、平原、林场直线距离仅10公里,相对高差达1200米,地貌景观呈现明显的带状规律,表现了天山地区干旱山地典型的自然分带景观。

2、生态旅游资源条件

野核桃是第三纪末孑遗的珍贵古老树种,被植物学界称为核桃“活化石”,属渐危物种,维吾尔语称“江嘎德撒依”,江嘎德萨依野生核桃林分布面积达44.67公顷。沟内除了野生核桃外有350余种高等植物,100种陆栖脊物,50余种昆虫,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达10余种,其独特的景观,堪称罕见。保护区内生态旅游资源有2大主类、6个中类共24个基本类型。

3、旅游开发现状

野核桃沟自然保护区位于伊犁河谷东部与西部旅游圈的交汇地带,与周边地区旅游资源进行区位整合的条件非常优越。距巩留县15公里,距离伊宁市约117公里,交通、通讯和物资供应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具备生态旅游开发能力。自2003年巩留县旅游局开始对保护区实验区进行探索性旅游活动和生物资源利用,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旅游接待设施;2008年到野核桃沟旅游的游客达到3万人次,通过近十年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野核桃沟已经成为新疆品牌景区之一。

二、野核桃沟生态旅游的定位分析

1、规划方向与目标

倡导健康自然的生存环境,打破传统的“3S”环境理念,达到人与自然充分和谐共存的“3N”境界。

以生态学为准则,根据系统变化和特点,科学地区开发、利用和保护,成为能开展高端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自然保护区。

2、规划旅游定位

巩留县野生核桃沟定位为:以珍稀植物保护区为生态保护核心,以野生核桃林为背景,以独特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的植物景观资源为特色主景,以丰富的科考探奇、历史文化为内涵,以生态观光为主题,融合地域文化特点,品位独特的高端生态旅游品牌。

产品定位:科普旅游产品和高端观光旅游产品。

旅游形象定位:――世外桃源,“心林”之旅。

产品形象定位:人类的生态课堂。

三、规划布局及规模分析

1、功能区划

野核桃沟自然保护区已经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发展区、封育区、防护用材林区、实验区和隔离带(缓冲区)6个分区。其中生态旅游实施区域只能在实验区进行,实验区是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地段,用以进行科学考察、研究、实验和教学活动。缓冲区只限游览,采用木栈道的做法,对游览活动做到限时间、限空间、限路线、限游人数,将游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该项目规划中将实验区分为六片主题功能区:

①迎宾管理服务区。是野生核桃沟风景区的前沿设施,集保护区的管理、服务、保障、医疗、环境监测于一体。主要功能为对游客进行环保教育,了解游览参观规则等内容。

②野果培育体验区。位于主路两侧至原管理站附近,主要将野生核桃沟内的特色果品实验林与实验区内的民风民俗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旅游区产品,是进入野核桃沟游人体验到的第一个亮点。

③高端生态度假区。位于项目规划区核心地段,由游客中心、度假精品旅馆、公共餐饮服务、会务中心等构成,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

④休闲娱乐活动区。主要是以接待服务区为核心的聚集地向南推进的沟谷两侧,至缓冲区边缘。是以体现民族传说故事的主题群和自然景观体验构成的开放式旅游地。

⑤科学教育游赏区。是以江嘎德自然博物馆、百草堂、百果池及滨水垂钓园等为中心的南部区域。采用博物馆式的游览,为游人提供亲近水源、亲近自然,体味并深入学习了解的场所,将保护的层面提升到知识层面。

⑥运动健身休闲区。位于实验区西北部的区域。主要为游人提供四季不同特点的游玩空间和环境,建立良好的运动健身场所。在该区域内设计了春夏秋三季滑草场和冬季滑冰滑雪场,区域内主要设施有滑雪服务站、滑草服务站、索道站等。

2、规划地接待容量分析

任何增长均存在极限,旅游游憩活动将干扰自然演替的行为,也影响野核桃沟整体资源生态。基于此认识,通过对保护区生态容量、游客环境容量和游览区服务人口的综合分析数据为参考,结合监测措施,对入区游客实施动态容量控制。为避免开发过度,该项目规划将环境容量值控制采用上限控制。

四、实施措施与重点

1、实施重点:

①坚持“保护第一”,永续利用;

②充分挖掘古西域草原文化,提高旅游产品文化内涵。

③强调生态旅游,推参与式游客体验项目,开发复合型旅游。

2、牧民居民点的调控。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中一个相当突出的矛盾就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保护区牧民草场重叠的问题。因此对涉及重要生态保护地区和景观地域的一些牧民定居点作如下控制性要求:

①位于核心景区的牧民和草场,需要全部搬迁,结合当地牧民定居政策予以实施。

②居民点内规划与建筑按生态旅游要求统一设计和改造,对建筑风格,层高、规模进行控制。

#猜你喜欢

销售个人年度计划书模板(热门17篇)

教师个人教学计划教学目标(20篇)

综合办公室年度工作计划表(精品八篇)

初一体育上学期教学计划(汇编7篇)

教学计划的内容汇集十篇

班级工作计划大学大三(实用20篇)

初中第二学期班务工作计划(精品11篇)

银行会计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精品8篇)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学计划及进度表(实用14篇)

2019年普法宣传工作计划【合集6篇】

电气材料计划表推荐8篇

淘宝客服年度工作总结和计划(合集12篇)

教学计划指导思想(汇总12篇)

2021年第二季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热门17篇

2021春小学班主任工作计划(7篇)

年度工作计划目的(精品11篇)

九年级语文下期工作计划【精选16篇】

镇政府2021年工作计划【精品20篇】

医院开展义诊活动计划【汇总11篇】

小学防溺水年度工作计划汇集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