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库>作文

关于千古风流人物作文(最新七篇)

发布于2024-03-05 20:20

篇1: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明惠帝朱允炆(1377—?),明太祖朱元璋的嫡次孙,明朝的第二个皇帝。

朱允炆1377年十二月五日出生,生母是吕妃,父亲懿文太子朱标。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终年71岁。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因削藩,导致叔父燕王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结束,国破人不知所向。清乾隆皇帝追谥恭闵惠皇帝。南明安宗朱由崧追尊建文帝为嗣天章道诚懿渊恭觐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庙号惠宗。

明太祖朱元璋是历史上了不起的皇帝,他由一个放牛娃、寺庙里的小沙弥,经过十几年的戎马生涯,一举扫荡群雄、推翻元朝,开创了大明基业。他深知,创业难,守业亦难,因此十分重视对接班人的培养。他登上皇位的同时,就册立了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并延请名儒宋濂等人为太子之师,希望能将朱标培养成为一代明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洪武25年(1392年)四月,年仅38岁的皇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史称"懿文太子",这令朱元璋异常伤心。朱元璋制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受到了考验,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选择他的继承人。而若根据嫡长继承制度,应该将皇位传给太子的长子,也就是虞怀王朱雄英,但是雄英于洪武15年(1382年)5月薨,这样朱标次子朱允炆就成为首选。

然而朱元璋担心朱允炆儒雅仁柔,难以担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此外,朱元璋也曾考虑过从几个儿子中选择。二子秦王朱樉此时最长,但他实在玉不琢不成器,荒唐成性。四子燕王朱棣文韬武略,有许多地方都与自己非常相似,是个不错的人选。一次,朱元璋对几个心腹大臣流露出立燕王的可能性时,翰林学士刘三吾认为不可,"立燕王,置秦、晋王于何地?且皇长孙四海归心,皇上无忧矣。"当时朱元璋已经分封了诸王,而且皇二、三、四子分别被封为了秦、晋、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边境重镇,而且手握重兵,一但由于争储而出现内讧,后果将非常严重。朱元璋于是下定决心,9月,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终年71岁。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终年71岁。朱允炆即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从年号来看,一个建文,一个洪武,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而且朱元璋不愿立皇太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亲一样,过于柔弱,过于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严重,恐怕日后会吃大亏。

篇2: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他身着一件洁白的长衫,面带笑容,从那不属于他自己的是非之地走出来。他虽出身没落的的贵族家庭,但他的离去验证了孟子的“贫贱不能移”。他就是被后世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的陶渊明。

他一心向往田园,愿过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难山”的悠闲生活。他看穿了官场的污秽,可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那理想化的“桃花源”,何尝不令人神往,又何尝不是作者自我解脱的一种寄托。

迫于生计,他与四十一岁第三次为官,任彭泽令,本想为民做主,本本想安心生活,但官场上的趋炎附势,卑躬屈膝与他“爱丘山”的本性相挬,于是他在任职八十一天后高呼“吾岂能为五斗米而折腰”。

也许有人要说,陶渊明这种隐居乡里的生活是一种逃避,是一种消极避世,不敢正视现实的逃避。既然他生在那个政治黑暗的时代,既然他不能选择自己的生存环境,和不留在官场,坚持正义与黑暗斗争呢?

诚然,在那样的时代,需要一些勇士去开创新局面,但对于那些有能力的文人,对于那些有志向,但乱世不能让他们的才能得以施展的文人来说,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理想被撕碎,看着自己的志向被践踏,他们的心开始滴血,他们的灵开始流泪。他们该怎么面对?于是他们选择了不看——归隐。

如果说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的,那么也是三分消极,七分明智。因为他归隐后快活了三十多年,这三十多年里,你以“饮酒诗”表达自己对世俗的愤慨。从酒中走出,归自然而去。

阅读陶渊明有一种宁静,恬淡,轻松,似乎有一双锐利的眼睛看透了事物的本质,指引我在黑暗中找到光明。

篇3: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他,曾漫游于邯郸,与鲁句践博戏。

他,到达燕国后,燕国隐士田光友好地对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

他,也曾经在燕国太子丹的厚望下前去行刺秦王,一去不复还。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他就是荆轲,一名让太子丹厚待,让秦王魂惊的刺客。

或许你在看到荆轲的资料或是历程时,会问到:荆轲是一个文人亦或是一个武人吗?不是,他既不是文人,也不是武人,他只是一个喜好吃酒,天天和一个宰狗的屠夫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的人。他们有时互娱互乐,不一会儿又相互哭泣,好像身旁都没有人似的。但他虽说混在酒徒中,可他为人深沉稳重,喜爱读书,喜好击剑,他也爱游历各个诸侯国,都是与当地贤士豪杰德高望重的人相结交,可以说是文武皆有了。

在太子丹逃回燕国的时候,眼看着秦国的野心将要延伸到燕国,何况他身旁还有刚从燕国逃脱的樊於期,可谓是“把肉放在了饿虎经过的小路上”啊。他叫鞠武去结交田光,而田光却言到:“我的好朋友荆卿是可以承担这个使命的。”当荆轲到达太子丹殿时,太子丹立刻以头叩地,请求他前去劫持秦王亦或是杀死秦王,但荆轲拒绝了他,后在太子丹的极力请求之下,荆轲终究是答应了。

在荆轲答应后,太子丹十分欣喜且每天都前去问候,供给他丰盛的宴席,奇珍异宝等,荆轲说“千里马肝美”,太子丹就杀了自己的爱马取肝给荆轲,荆轲说“好手也”,太子丹就砍断美女的手,用玉盘盛给荆轲。

在荆轲思考准备刺杀秦王的要点时,曾向太子丹提过两个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两个点,就是樊将军的首级与燕国督亢的地图,但太子丹听了之后,竟说“我不忍为自己的私利而伤害这位忠厚老实的人的心。”听听吧,这是何等愚蠢?这将会因为一人性命而误了一个国家存亡!荆轲自明太子丹不忍心杀害樊将军,于是就私下与樊将军会面,言说当下燕国的情形,樊将军闻后,当机立断,自刎了。我们“温柔”的太子丹听到此消息后哭得极其悲哀,但荆轲还在为自己的“行李”做着准备。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到了秦王前,秦舞阳脸色突变,害怕得发抖,但荆轲却回过头向秦舞阳笑笑。这份勇气足以连现代人也为之钦佩。当在荆轲去为秦王打开地图时,图穷匕见,大家都失去常态,眼看着荆轲追赶秦王,他举起匕首投刺秦王,失手了,如果他这一击击中秦王,那我们的历史就将会被改写,也不会有秦统一天下这一史实。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篇4: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站在居高临下的地带,遥望着眼下的山水洲城,寒风凛冽,呼灌而来。红透满山的枫叶,如你一腔爱国热血,真挚永恒。对着天空呼啸而去的老鹰,如你远大的志向,劲击长空。没有历代文人骚客的悲秋情怀,有的只是那辽阔的胸襟以及对往事深深的回忆。

你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对学校十分挑剔的你在这里居然安了家,因为这里有赏识你的老师,有理解你的同学,这里还有伟岸的岳麓山,多彩的橘子洲头以及养育了无数代湖湘子女的湘江。少年的你风华正茂,常常挥洒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可你并不迂腐,与同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你的挚爱;你更会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毕业后的你怀着满腔抱负组织的新民学会,创建共产主义组织,为的是挽救国家于危亡之际,就人民与水深火热之中。之后你又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活动,面对蒋介石的不守信用,面对国民党留给中国的烂摊子,你深切认识到,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对于别人的野蛮,您采取的是以硬碰硬的举措,就因为您的这句话,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创党以来的重大思想失误,因为这句话,您也真正站在了中国历史舞台上。

那年,您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湖南,开展革命活动,您相信湖南人民,相信您曾经求学的这篇土地,这片土地上曾经挥洒过你的热情,一展过你的抱负。再次回来,却是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因为你相信,湖南有你的过去,你的未来,将更为辽阔,你坚信中国革命将由你们年青一代有识之士完成。

于是你重游岳麓山,橘子洲头,永用完全不一样的心情去看待这一切,当时正值秋季,橘子洲头上,草木不盛,无多少生机可言。而你,俯瞰着整个橘子洲头,用一代伟人的情怀以及革命乐观精神来看待这一切,胸中有感而发,转瞬泼墨成词,一首《沁园春长沙》就此流芳百世。

又是一年秋风寂寥时,我,秉着游玩的心怀,再次站到了那座刻有沁园春长沙的石碑前,再次看到那激扬的文字,心中似乎也领略了一点那份洒脱的气概,于是心中默念道: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篇5: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都言“这是个需要英雄的时代”,可我们需要自我审视,是否给英雄留以用武之地好让其发光发亮呢? 谁笑意缱绻轻掩锋芒,谁素衫白袍卸了戎装,谁堪忆往西明月三千里征战沙场,岁月无声终不敢忘,他似这半世羁狂,半世怅惘,换的一个此心安处是吾乡,剑锋所向,信守八方。辛将军手执酒壶腰挎宝剑脚蹬马鞍的飒飒英姿仿佛还是那个胸中只流淌着热血的凌云青年,只身闯敌营,以一敌数的传奇也无法抹去老年仍壮志难酬的遗憾。只怪那昏庸软弱的南宋朝臣,沉溺于西子的熏醉暖风,削去你的棱角,掩埋你的光芒,可气!可叹!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折戟沉沙铁未销”固然令人扼腕长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固然令人唏嘘叹息。时势造英雄却也有局限性,花花轿子人抬人,话糙理不糙,任你再如齐天大圣般神通广大,五指山一压,剩下的也就只有脱口大骂了罢。

英雄源自我们内心的信仰与追求,可心灵上的缺失远比肉体上的残缺要更为痛楚,所以不必消极躲避问题,若是可以,便尽己所能给英雄个机会吧。如果做不了英雄,便作他们的后盾,如果做不了伯乐,便作一枚马鞍,这个世上不只有英雄,还有默默守护英雄的,可爱的你。

是什么让我记住这样的你,战场上你可气吞万里,笔墨下你有九州山河。武器下是你的一片铁血丹心,笔杆下是你不悔的爱国情。辛弃疾——相隔万年,你的英灵更加清晰,你的魂魄更加让人动容。 看那南宋风雨飘摇,金兵战马的铁蹄踏碎大地之时,你目睹了一切百姓痛苦的呻吟,金人残酷的杀戮。你眼眸中愤怒的熊熊烈火在燃烧,便你立下少年志向,誓要恢复中原报国耻。誓言在此永不忘,少年自有少年的刚强。 汉人不甘受辱,起兵反抗,你亦起义反金,澎湃激昂。你慷慨淋漓,豪情万丈,率领起义兵浩浩荡荡踏破中原。你率领仅仅五十余人冲进几万人的敌营,将叛徒带回朝廷。烈烈胆魄是对你的写照,不惧不馁是你的英肠。你的生命就此万丈光芒,与日月同在,与山脉同长。

初入仕途,你年轻有为,血气方刚。你提出北伐金兵的建议,百姓们无不欢呼雀跃,朝廷却迟迟不肯给予答复。最终,你只能辗转各地,做着县官,无法踏上战场,一扫金兵。可这能怎是那个胸中拥有千军万马的他?怎能是那个想要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他? 起起伏伏的人生,一路坎坷艰辛。也罢,在朝就要为朝廷付出所有心血,在野就要让足迹镌刻进每一寸山河。你的心中有一方战场,在那里你的剑锋亮起锋芒。 北固亭上,你仍旧壮志未酬。登楼远眺,天涯望断,愁苦何极,眼前是哪一片山川?思悠悠,恨悠悠,只愿风流不被雨打风吹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你是豪情万丈,亦是壮志难酬。 当我们在历史书上看到“勿忘国耻”时,你的内心能否有触动?你的内心触动又有多大? 我不清楚。但我知道,对于我来说,那只是冰冷冷的四个字。远不及影片《二十二》给我带来的震撼。 它没有歇斯底里,没有涕泪具下,没有言语讽刺。 他有的只是安静。安静的记录老人们的生活,安静的记录老人们的言语,安静的记录老人们的无声的眼泪。剩下的,全交给观众。 老人们大多都已经释然,她们大都选择将那种深刻的痛伴随着时光,伴随的微风,消散去。 他们面对非议,面对邻居的“日本娘”的称呼,他们选择了沉默。鲁迅先生说:“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想,老人们不愿在爆发,不愿在一次体会那种深刻的痛,他们选择“灭亡”——将他们的痛散去,深埋,不在纷扰他人。

辛弃疾言道:“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没有一个独立的国家,他们的人民也不会幸福。老人们的悲剧,追其根本,我想是当时的战乱,是当时中国的两半社会性质。 我们不愿再去体验战争带来的伤痛,我们渴望和平。不论是本国,还是他国,都是如此。只有和平的社会,才能造就田园生活的惬意,才能产生更多的欢颜笑语,才能营造享受生活的机会。 很多次在提到爱国词人时,总是第一个想到辛弃疾,或许他并没有过多的功名,但却始终令我不由自主地为其文韬武略所倾心。始终记得老师在讲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说起他来的那种遗憾的语气“可惜了呀,古时文武双全的人本就不多,可惜他生错了时代。”后来,在听到他写的这一句“却将万字平戎策,换作东家种树书”,方才深刻地体会到他的那种无奈以及壮志难酬。也不禁为其惋惜,也不禁为其畅想若是身在汉武帝等重才之帝的时代他是否就不会再有那么多的愁绪?

佛教都宣扬,人是有来生的。我也希望有,若是有也希望辛弃疾可以投身于一个属于他的时代,再创那个单枪匹马杀数人的辉煌。

篇6: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话说那历史长河中的璀璨人物,是多么的风流无数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请汝等与吾同坐时光机器,来到历史长卷的深处,共同研究那些千古风流人物。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伐矛。与子同仇……”战场上一声声的怒吼,呼喊着在皇宫里面一位尊贵的帝王,只见帝王手指动了动,战士们拿起武器,前往沙场之上,一矛一戟,将敌人击毙,一招一式,将对方的防御化解,进行攻击……夜晚之中,星辰渐出,战场上猩红的血液照射在月亮之上,使得月亮的颜色变得如此奇怪,战场上的战士互相搀扶着,而皇宫里面那位帝王,开始安抚战士们的情绪,也大声说道:“诸将莫慌!离胜利只剩一步之遥,望向那古老的城市,那是敌人最后的防御……”听着帝王诉说,战士们获得了一种荣誉感……不久之后,那是帝王登上高台,来到了一座巍峨高山中,向天鞠躬,向地朝拜,向将士庄严宣告:“今天起,这篇土地成为大秦帝国!你们都是大秦的战士,吾皇会为你们的汗马功劳赐予奖项的……”战士新潮热血,一声声的吼叫,便肯定了位帝王的统治,而他便是话说那千古风流人物的第一位,始皇帝——嬴政。

在安静的夜晚里面,一位皇帝招见了自己的臣子,满脸忧愁的说道:“诸位爱卿,明日恐有大事发生,可有计谋?”而那些臣子一动不动,互相大眼瞪小眼,皇帝看到后,也是暗叹一口气,而其中一位臣子直言说道:“皇上,我有一计!”皇帝立马急迫说道:“何计!”哪位臣子缓缓说道:“这个计便是您向天下之人发表错误,而重新治理民生,获得了人民的支持,您将位于不可败退之地!”而皇帝听后,犹豫片刻,点了点头……过了几天后,皇帝获得了人民的支持,朝廷众臣的美名,开启了大唐帝国的第一巅峰时期,而这位臣子便是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第二位,明镜——魏征。

明亮的阳光照射在农作物之上,在水稻之上站着一位老爷爷,他正在仔细研究着农作物的情况,似乎是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呵护成长。而日复一日,年复一日,老爷爷依旧在农作物的稻田之上,看向天色的变化,季节的气候,好像意识到了什么,回到了房间,拿起了笔撰写书籍……《齐民要术》的一本书诞生了,为农田经营与气候管理起到了重大作用,自此,农民明确了在什么季节播种什么植物,人民的口腹之欲也得到了满足,而这位老爷爷这是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第三位,作物研究者——贾思勰。

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千古风流人物特别之多,如同天上的星辰,璀璨而又众多,短短一文说不尽其中的奥妙,但那些千古风流人物依旧在人民心中存在!

篇7: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我早想走近你,那个晨曦,正好读你。

放下窗外的一弯秀水,一黛青山,只为了和你一起。看到你的海棠花,瘦瘦的蜷缩在雨里,丰腴的叶片上悬挂着你的愁绪、追问和怜惜。你在藕花深处和鸥鹭相遇,是你的美丽错误点亮了鸥鹭的翅膀吧。你惶急的桨声里欸乃出青春的情趣。

目光在金兵南下的铁蹄中慌乱迷离,你的一叶扁舟轻轻,载不动浓郁的愁绪,忧郁的清泪跌碎在泛黄的诗页里,洇开漫漶。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你的憔悴落了黄花。望着那惨白的弯月,使得这孤独,融入了淡酒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枕寒衾冷,怎将息。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你的一生被这漫天的愁绪所包围,闺愁,家愁,情愁,国愁,这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面对着物是人非,面对着断香残酒,面对着绿肥红痩,没有同道,没有相知,只有一杯浊酒洗清愁,那清愁里有你的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却情无所托,学无所传,在那个年代,你无疑是枝头的一朵奇葩。凛冽的秋风摧残着你,你却不甘落在地上,依然倔强的挺立枝头,尽情绽放,溢出特有的清香,不曾萎枯凋谢。你的才气、倔强铸就了你的孤独,你那绝世的孤独又成就了你冰冷凝绝的美丽。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既然伤心,那就大声的喊出来吧,就和着伤心化作声声呐喊,飘荡在对赵明诚的追忆里,飘荡在对国仇家恨的绵绵思绪里。

李清照,你站在山顶,吮天地之锐气,吸日月之精华。你不会孤独,你带着周身的光芒,深深吸引着我。穿越时空,我看到你擎起一盏灯,照亮了一段孤独的历程,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

千年了,你那千年的眼神,跨越金国的兵戈铁壁,跨越那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跨越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生命里的辗转,满腹的辛酸,凝重沉淀在一条无尽的长河里。

在那个晨曦,我走近了你

#猜你喜欢

2021年新年寄语活动感悟【合集11篇】

海底探险记学生作文(最新16篇)

关于怎么保护环境的英语作文【热门9篇】

欢天喜地过大年(精品八篇)

多彩的活动作文六年级六一精彩12篇

五四青年节征文精选三篇 作文怎么写【推荐13篇】

写给航天员的作文(精选18篇)

家长给高三孩子的一封信以鼓励希望要求为主(精选14篇)

很励志的四字最新15篇

喜迎元旦作文初二【汇集12篇】

高中生劳动日记集锦热门7篇 日记怎么写(最新14篇)

关于暑假的小学英语作文(汇编17篇)

年三八妇女节放假几天(精品六篇)

送女朋友爸爸的父亲节祝福语(精选20篇)

年清明节中国文明网网上祭英烈寄语100条(精选11篇)

描写笑的声音合集18篇

“感动”作文(精品11篇)

写我的小伙伴的作文作文3篇 作文怎么写推荐17篇

2016年感悟清明节征文热门四篇 作文题目(经典7篇)

日记怎么写初一寒假【通用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