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库>作文

孟子思想作文(最新5篇)

发布于2023-11-24 10:43

一个人的内在不是表现在他的外表多么做作,而是发自内心地表达出来,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就体现在这里。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思想道德作文,欢迎阅读。

篇1:孟子思想与廉政建设主题征文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无论是“仁爱礼信”、“正心诚意”、“修身慎独”、“舍生取义”等积极思想,还是“为政以德”、“民为邦本”及重民尊民等儒学观念,无论是孔子强调的“德政”,还是孟子提倡的“仁政”,从理论上说,都逻辑地蕴涵着“廉政”思想。这些儒家学者们杰出的治国感悟和政治智慧,具有无法替代的强大功能,对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取其精要,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志存高远

《论语》中提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儒家之志乃“内圣外王”。内圣,就是加强自我修养、磨砺坚强意志;外王,即是服务社会、管理国家。中国传统文化有“修齐治平”的说法,国家公务员不是圣人,但当洁身自好,服务国家。“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志向立得高远,抵受腐败诱惑的力度才有可能加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就是清简素朴,方志敏在《清贫》一文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在首都北京,更是处在高发展的阶段,高发展伴随着高风险,因此,党员领导干部,更需要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十八大以来,中央接连打掉徐某、周某两只大老虎及众多副国级、省部级干部达46人之多,他们以权力为工具,追求享乐、谋取私利,以至国家人民财产蒙受严重损失,是我们所不齿的。一位行贿者在交代他们的犯罪“心路”时说:“我是一个钓者,把领导干部钓住了。但有时又想,我也是一条贪吃的鱼,这不正是因为他的权力,钓走了我的金钱吗?”这段话值得我们反复吟味深思。《论语·学而》载:“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说一个人要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王阳明一生主张“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即在生活中,对后天所染的心灵垃圾作不断的清除。“致良知”是崇高的心境,高远的志向,同时也是一个立志的思想过程。

二、三畏三戒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我们不妨将天命理解为“规律”,理解为民意。一个人在腐败的时候就要有所畏惧,因为他已在违背规律,违背人心,违背潮流。个人是这样,政党也是这样,没有一怕字在心里放着,就会出大问题。我们手里有了权,这权是谁给的?是人民给的。民如水,执政者如舟,执政者心里若没有了人民,水随时都有可能“覆舟”,邓小平在《共产党员要接受监督》一文中说过: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也不好,做事要有所畏,有所怕,不能无所顾忌。孔子又说到“畏大人”,对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有所怕,因为他们的人生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去吸取与参考。第三“畏圣人之言”,这是叫我们去读书,因为许多总结历史经验的好书都是“圣人”,从书本上学习,并抱着敬畏之心,按照所说的去实践。有了三畏,孔子告诉我们还要有“三戒”:“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这就是说,有道德、有学问的君子,应该有三件事情时刻警惕和戒备:年轻人身心尚未完全成熟,不能贪图女色;壮年体魄强壮,精力旺盛,不能一味地去争胜夺强;老年疲惫衰弱,不可以贪得无厌。许多贪官落马就是心中少了畏字和戒字。最近,原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某案,让国人震惊。据多方证实,魏某被带走时,家中发现2亿现金,执法人员从北京一家银行的分行调去16台点钞机清点,当场烧坏了4台。上亿元的现金是个什么概念?将1亿元人民币堆在一起,差不多能得到一个1.55米长、0.77米宽、1米高的长方体。与这么多的现金“同床共枕”,不知魏某心中可有畏惧,对于腐败分子来说,金钱的诱惑力还是把他们带到了死亡的深渊。

三、行己有耻

《论语》说:“行己有耻”,即:作为一个人都要有自尊、自爱之心,不要做出令自己感到羞耻的事情。孔子说:“知耻近乎勇”,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又说:“羞耻之心,义之端也”。欧阳修也讲过,“廉耻,是立人之大节”。康有为则讲过,“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现在贪官犯赃,怕的是党纪国法,就是不怕羞耻两字。法网恢恢总有漏洞,道德自省无处不在。只是依靠党纪国法而不教育干部明德知耻,就不可能从思想根源上铲除腐败。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曾说过:“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会是这样。” 在日本,当一个日本人犯下罪行,他承重难当的不是罪恶引起的内责,而是罪行带来的耻辱。一个政府官吏发生重大错失,耻辱会让他走上自杀道路。警视厅将一个贪污犯押上刑车,都要在他的头上蒙上黑套,并一定将他的领带卸去,原因也是为防止他自杀免辱。这种耻文化也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耻是文化,不是刑律,但已经成为精神意义上的刑律。可以说刑律是物质法制、表层法制,而耻文化则是精神法制、深层法制。

总之,儒家廉政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成果,到了今天仍未丧失它的理论光辉,只要我们善于发掘、总结,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作指导,大胆地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儒家廉政智慧中一切合理的、有益的因素,它必能在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中发挥其应有价值,大放异彩。

篇2:孟子思想与廉政建设主题征文

孟子廉政思想是廉政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有效整合传统廉政文化资源,使孟子廉政文化传统与不断发展的先进文化和反腐倡廉的新形势相适应,实现廉政文化建设的与时俱进,具有非常现实的启示作用。

一、清廉自守应成为党员干部之为政根本。孟子明确地把为官者的腐败与廉洁两种行为联系起来考察。他说:“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他认为,为官者不取不义之财,即为廉:相反就是伤害了廉。“伤廉”小则身败名裂,大则国亡族灭。这些关于吏治清明重要性的思想,对防范官吏的腐败有重要的警示作用。“廉”与“贪”仅一字之差,却反映了两种绝然不同的人格形象。那些清正廉明之士,高官不能变其节,重利不能易其行,公正无私,光明磊落,深受人们爱戴,留芳千古;而那些贪官污吏,“率兽食人”,见利忘义,临财变节,终遭万民唾骂,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遗臭万年。这两种人格在历史上产生的两种不同反响,表明了历史的公正评判,反映了我们民族反贪拥廉的价值选择,值得我们大加发扬。官员是社会的一杆标尺,一面镜子,他们爱好什么,追求什么,对社会大众具有极大的暗示、导引和示范作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千方百计为自己敛财,他们的信仰是“不要白不要”、“不取白不取”,这同孟子所追求的“廉”德水火不能相容。这就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把清廉自守奉为为官准则,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能够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

二、重义轻利应成为党员干部之道德取向。孔子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即通过“不义”手段取得富贵,视如浮云。孟子进一步阐释说:“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孟子反对的是“见利忘义”和“后义而先利”。他认为,如果人人都“怀利以相接”,“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那就会导致人们不顾廉耻,互相倾轧,天下大乱。因此他提倡君子应该做到“仁民而爱物”,在“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要舍利取义、“舍生取义”。孟子进一步阐述说:“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天下弗愿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道也,非其义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如果不符合道义的准则要求,那么即使一根小草也不随便交给人或不随便从别人那里取得。孟子还说:“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表现了孟子重义轻利的道德取向。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问题,对于为政者来说尤其重要。为政者在执行公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金钱与道义的关系问题。一些人常常出于个人私利,千方百计诱惑拉拢官员,以实现其不可告人之目的。处于这种环境下,官员们怎样才能经受得住各种诱惑的考验?毫无疑义,“以义制利”原则,给了人们思考问题的价值取向。它教导为官者,对于“利”要有一种理性的约制,不苟取,不妄得,不受不义之财,这种道德意识,给了为政者拒腐防变的精神支柱,使为官者养成“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高尚人格。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孟子的“重义轻利”原则,对于保证廉政的实施,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三、修身养气应成为党员干部之立命根本。孟子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注重人格和道德修养,引导人与社会崇尚真、善、美。孟子认为:“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还强调:“养心莫善于寡欲”“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上,能实现志向就与百姓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向时就独自施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就是大丈夫!也就是说,一个人应该行得正,站得直,为理想目标去奋斗,其中表现出了高度的原则性和大丈夫人格。孟子的“修身”、“养气”思想,传达的是一种做人的道理,他告诫我们:一个人,无论你贫穷还是富贵,都必须要有良好的修养和崇高的人格,否则将难以“见于世”。这一思想对于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永葆先进性具有同样的借鉴价值。新形势下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更显示其必要性,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是激励昂扬精神,立志为党为人民有所作为的力量之源;是抵制腐朽思想影响,树立党的良好形象的固本之举;是完成新世纪历史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改善党员队伍现状的重要保证。孟子也说过,在历史上担当“大任”起过作用的人物,都经过一个艰苦的锻炼过程,“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党员干部是要担负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的,所以更必须注意在革命斗争中的锻炼和修养。要“善养浩然之气”,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行,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志存高远,淡泊名利,清正廉洁,勤政为民,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行为品质。

四、知耻明德应成为党员干部之道德操守。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这就是说,知耻乃做人之本。“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一个人之所以不清廉,乃至于违犯礼义,做出不合乎道德的事,原因就在于不知羞耻。当官的人无耻,就会使国家蒙受灾难和耻辱。现在贪官犯赃,怕的是刑法,就是不怕羞耻两字。古人说:“教人,使人必先知耻;无耻,则无所不为。既知耻,又须养护其知耻之心,督责之使有所畏,荣耀之使有所慕。督责荣耀,皆非所以为教也。”这又告诉我们,必须在社会上培养知耻明德的风气,重在“督责”,重在教育、重在预防。法网恢恢总有漏洞,道德自省无处不在。只是依靠刑法而不教育干部明德知耻,也不可能从思想根子上铲除腐败。毛泽东说过,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会是这样。毛主席的这段话,使我们明确廉政文化建设与知耻文化的建立有很大的关系。胡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精辟概括,明确提出了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应倡导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强调“知耻”,就是教育党员干部和社会大众反对腐败行为,形成不容腐败的社会环境,为反腐倡廉提供公众性舆论支撑,占领和挤压腐败文化的生存空间。

篇3:孟子思想与廉政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历史的积淀,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自强崛起的保障。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廉政智慧,是当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题中之旨,应有之义。

回溯历史,我们的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但最能概括廉政智慧的无疑就是“礼义廉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礼、义、廉、耻是维系国家生存发展的根本道德,而在四德之中,“廉”实际上处于核心地位。具体表现为以民为本、慎独自省、仁爱礼治、重义轻利等。与当前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相对应的则是群众路线、廉洁自律、以上率下、为民谋利。

统观中华民族的历史,廉政早已成了历朝历代的圭臬。孔子在《论语·尧曰》提出:“为国以礼”。即认为统治者必须做到“仁爱”,而且要具备五种美德:“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随后孟子对孔子的“仁爱”思想进一步发扬,提出了“仁政”,主张从统治者开始,要把公利放在前,把私利放在后,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提倡见利思义的价值取向和先人后己的互助精神。在为政者与庶民仁爱礼治方面,儒家似乎更看重为政者实施仁政和受礼的约束。这点与廉政建设要求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的思想基本一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廉政为官基础,即使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它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就需要我们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去芜存菁,汲取前人修身处世、为官用权的智慧,从而为新形势下加强廉政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历史借鉴。

篇4:我对孟子思想的认识

儒家思想从初中便进入了我们的课堂。懵懂的我只知道所谓“圣人”就是很厉害,像明星一样,像鲁迅般的传奇人物。初中只知道背诵记忆他们的思想。直到高中,老师深入给我们讲解了孟子的人生,以及他的思想主张。虽然我对孟子的认识没有专家们、老师们的确切以及深入,甚至只是皮毛。但,仅仅是我对孟子的皮毛认识,便足以影响我的人生方向和做人准则,乃至洞察社会的变化发展,国家的命运兴衰。

孟子主张兼爱、非攻等仁爱思想。这里,我谨谈及他的教育理念。因为孟子的思想,是我有限的只言片语难以表达得完的。在战国时代,人们只知道耕作和所谓的阶级观念。而孟子,他看到的确实技术阶层。因为他从根本上认识到了,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壮大,肯定要生产力。而生产力由经济决定。经济从什么地方来?就是来自技术阶层的传播以及推广,让人们懂得技术,懂得生存之道,致富之道,从而富富相富,国家富强。

篇5:“邹鲁清风杯”孟子思想与廉政建设主题征文启事

为深入挖掘孟子廉洁廉政思想,打造“邹鲁清风”特色廉政文化品牌,中共济宁市纪委、孟子研究院、中共邹城市委联合举办“邹鲁清风”杯孟子思想与廉政建设主题征文活动。

一、征文要求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论证孟子廉洁廉政思想的形成、核心要义、现实意义以及对当代廉政建设的作用和影响。文稿字数不限,要求原创。

二、征文时间

即日起至2017年7月10日止。

三、征文评选

本次征文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获奖作者颁发证书和稿酬。

四、征文使用

活动组委会对入选作品拥有宣传出版、网上公布及改编权。凡选送作品参加本次活动的作者,即视为已确认并自愿遵守有关版权和创作各项规定。

五、投稿方式

来稿请寄至山东省邹城市纪委宣传部(平阳东路2699号市委1号楼388房间);电子版传至邮箱:zcsjwxjs@126.com;联系电话:0537-5117859;联系人:张洪涛。文件名请注明“邹鲁清风杯主题征文”字样。

“邹鲁清风杯”孟子思想与廉政建设主题征文活动组委会

2017年5月31日

#猜你喜欢

生活因团结而精彩作文(优秀5篇)

大扫除日记小学(经典19篇)

致敬英雄作文初中【精彩20篇】

平安夜写一篇作文(最新13篇)

最难忘的一件事200-作文(实用14篇)

二年级小学作文端午节怎么写(热门6篇)

以美丽的风景为题的作文八篇 作文【汇编九篇】

2021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出炉安徽卷【最新20篇】

有关冬天景物描写的优美片段【热门20篇】

100篇看图写话植树节(精彩六篇)

苦儿流浪记阅读体会汇集十篇

对未来的我写一封信精品11篇

如何写瀑布的作文(实用20篇)

春节五篇作文汇总11篇

收获的喜悦文案(热门15篇)

四年级作文观察日记三篇(合集14篇)

关于科学的优秀作文【精品十篇】

家乡的山日记【实用16篇】

放风筝作文以下三年级【实用14篇】

有关乌龟的日记汇编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