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蛇〈眼鏡蛇〉

眼镜蛇读音为 yǎn jìng shé。是指 爬行纲,眼镜蛇科。颈背面有一对白边黑心的眼镜状斑纹,故名。背面黑褐色,有黄白色环纹。平时在灌木丛、竹林、溪边、稻田等处活动,捕食鼠、鸟、蛙、鱼等。是中国造成蛇伤的主要毒蛇之一。肉可食,蛇毒可供药用。

眼镜蛇读音为 yǎn jìng shé,注音:ㄧㄢˇ ㄐㄧㄥˋ ㄕㄜˊ

#词语导航

#词语解释回顶部

  • [cobra;elapid] 毒蛇的一种,颈部很粗,上面有一对白边黑心的环状斑纹,发怒时头部昂起,颈部膨大,上面的斑纹像一副眼镜。毒性很大。吃小动物。产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国语词典回顶部

    • 动物名。爬虫类有鳞目。长四、五尺,颈部有一对有白边黑心的环状斑纹,形如眼睛。背褐色,腹青白色,毒牙有沟,可注毒液,怒则颈膨大,昂首直立,昼伏夜出。
      1. 俗称为「饭匙倩」。

    #网络解释回顶部

    • 眼镜蛇 (生物)
      1. 眼镜蛇(学名:Naja)为眼镜蛇属动物的通称,是眼镜蛇科的一属,其成员大多被统称为眼镜蛇。虽然世上也有不少其他蛇类的名字包含“眼镜蛇”(Cobra)一称(如眼镜王蛇、水眼镜蛇、唾蛇),但它们因演化亲缘性不足而并不归为此属。
      2. 眼镜蛇属目前约有20多个已确认物种,但分类学上经常就物种的独立性问题而存有争论,因此某些资料也可能有所出入。此属的成员主要分布于中东、东南亚、非洲、印度尼西亚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