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行虎步

读音:lóng xíng hǔ bù

从龙行虎步开始成语接龙

成语解释:行走的姿态像龙那样威武;像老虎那样矫健。多形容人的举止行动威仪庄重;如龙虎不凡。旧时指帝王的仪态。
成语出处:《宋书 武帝纪》:“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蚤为其所。”
成语繁体:龍行虎步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宾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行,不能读作“hánɡ”。
成语辨形:步的下部不能写作“少”。
近 义 词:器宇不凡 气宇轩昂 
反 义 词:卑躬屈膝 低三下四 
成语例句:黄君总率六师,龙行虎步,苟军人受谣成惑,当明谕晓导,以解群疑。(章炳麟《驳黄兴主张南都电》)
英语翻译:dignified manner of an emperor

四字成语 虎的成语 龙的成语 含有近义词的成语 

#成语故事

晋朝时期,刘裕仪表不凡,走路像龙在行走、虎在迈步,气概威风雄壮,他看问题与众不同。桓玄篡夺晋朝政权,刘裕起兵讨伐,迎立安帝,被封为宋公。他平定南燕、后燕、秦这些自立为王的国家。公元420年,他废晋而建立宋朝,为宋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