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君三舍

读音:bì jūn sān shě

从避君三舍开始成语接龙

成语解释:舍:古代计量单位,1舍=30里。指退让和回避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成语繁体:避君三捨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退让
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 义 词:退避三舍 
反 义 词:针锋相对 
成语例句:放子一头嗟我老,避君三舍与之平。★宋·刘克庄《题蔡炷主簿诗卷》诗

四字成语 三的成语 左传的成语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