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畏惧

读音:wú suǒ wèi jù

从无所畏惧开始成语接龙

成语解释:畏惧:害怕。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成语出处:《魏书 董绍传》:“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
成语繁体:無所畏懼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所,不能读作“shuǒ”。
成语辨形:惧,不能写作“具”。
成语辨析:~和“浑身是胆”都有胆大不害怕的意思。但~偏重于不怕;一般用于书面语;“浑身是胆”偏重于胆大;一般用于口语。
近 义 词:无私无畏 所向无敌 
反 义 词:谨小慎微 胆小如鼠 畏首畏尾 
成语例句:严文井《<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散文特写)>序言》:“一个无所畏惧的巨人,精神百倍地向着未来迈开了大步。”
英语翻译:have nothing to fear
日语翻译:何ものをも恐れない
俄语翻译:бесстрашный
其他语言:<德>sich vor nichts fürchten <furchtlos sein>
成语谜语:露宿害怕

四字成语 初中生成语 人物品质的成语 勇敢的成语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北魏发生内乱,董绍上书希望能统率三千瞎眼的巴人定能将叛军消灭,肃宗看了奏折问太监徐绍巴人是否瞎眼,徐绍对肃宗说这是董绍的豪言壮语,说巴人非常骁勇凶悍,见了敌人无所畏惧,奋勇杀敌。肃宗下令让董绍立刻去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