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怪事

读音:duō duō guài shì

从咄咄怪事开始成语接龙

成语解释:咄咄:表示惊讶的声音。使人惊讶的怪事。形容事情不合情理;叫人不能理解。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成语繁体:咄咄恠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宾语;与岂非、真是等连用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咄,不能读作“chū”。
成语辨形:咄,不能写作“多”。
近 义 词:莫名其妙 不可思议 
反 义 词:合情合理 顺理成章 天经地义 
成语例句:噫!一小说之微,而竟有如斯之法律,以圭臬于著述界之前途,亦咄咄怪事,咄咄怪事。(清 陶曾佑《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
英语翻译:monstrous absurdity
日语翻译:驚くべき奇怪事(きかいこと),奇怪千万なこと
俄语翻译:стрáнный случай
其他语言:<德>was für eine merkwürdige Angelegenheit <wie merkwürdig das ist><法>absurdité énorme <extrêmenment bizarre>
成语谜语:竹子开玫瑰花

四字成语 AABC式的成语 声音的成语 高考常考易错成语 

#成语故事

东晋扬州刺史殷浩与大将桓温不合,王羲之劝他大敌当前应以国事为重,殷浩不但不听,领兵北伐,屡战屡败,被废为平民,流放到信安,他整天无忧无虑地读书吟诗,老是在纸上写“咄咄怪事”四个字来表示心中的不平